中国南海究竟属于何种性质?既非内海也非国际公海

中国南海既不是中国的内海,也不是国际公海,它的性质到底是什么呢?

南海这个地方,听起来像是中国的自家小院,但实际上它既不是中国独占的内湖,也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进出的公共海域。这片水域的情况并不简单,难以一概而论。

中国与南海的关系有多久远?

在汉朝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设立了“南海郡”,这个地方包括了今天的广东和海南,以及南海中的若干岛屿。这个郡可不是虚设的,而是真的有人去管理的。

在古代,学者杨孚在他的著作《异物志》中提到过“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这里的“涨海”指的是南海,“崎头”则是指南海中的岛礁。别看这几句话简短,它们可是中国关于南海地理最早的书面记载之一。

明朝时期,郑和的远洋航行大大增强了中国在南海的影响力。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远征南海,途径东南亚、印度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

每次出海,郑和船队都要经过南海的这些小岛。顺便,他们还把这些岛的位置画在了一张图上,标注了岛的名字和位置。这张图后来被很多人用来研究,大家都觉得非常准确。

在清朝,管理变得更加细致了。地方志如《琼州府志》《崖州志》中明确将“石塘”(即西沙群岛)和“长沙”(即南沙群岛)纳入了海防范围。巡海使还会定期出海,记录下岛礁的地形地貌。

从古至今,渔民在南海捕鱼和官员巡查管理的历史,证明了中国对这片海域的开发和管理由来已久。早在汉朝,渔民就已经在南海周边作业,到了宋元时期,朝廷开始派遣人员巡视岛屿和礁石。到了明清时代,巡海使更是定期航行,详细记录海域的地形和地貌。

西沙群岛的石塘,早在清朝的《崖州志》里就被提及,属于琼州府管辖。南沙的长沙岛也一样,早就被纳入海防范围。这些年,中国在南海的活动从未停止过,包括渔业、航海和管理,一步步积累,才有了现在的主张。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呢?

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被视作是当今海洋权益的指导原则。中国对南海的主张不仅基于历史事实,同时也遵循这些国际规则。

具体来说,中国对南海的看法包含四个方面:首先是对南海岛屿的主权,其次是岛屿周边的水域权利,再次是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理权,最后是历史性的权利。这四个方面结合起来,构成了中国对南海的整体认识。

先说主权。东沙、西沙、中沙、南沙这四大群岛分布在南海各地,大小各不相同。比如西沙的永兴岛,面积只有2.1平方公里,但有机场和港口,住人完全没问题;

南沙的太平岛面积有46公顷,还有跑道和医院,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岛屿。而黄岩岛就没那么幸运了,它是个环礁,只有在低潮时才能看到。这些岛礁的性质直接影响了它们能划多大的海域。

根据《公约》第121条的规定,只有那些在高潮时还能露出水面,能够供人居住或有经济价值的自然陆地才能被认定为岛屿。这样的岛屿可以拥有最多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以及最远可达350海里的大陆架。

永兴岛和太平岛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淡水和设施,条件相当不错。但是2016年的南海仲裁却把太平岛降级为“岩礁”,认为它没有资格划定专属经济区。对于这个决定,中国当然不会认同。

关于历史性权利,中国认为自己从汉朝起就在南海进行捕鱼和巡查活动,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变得常态化,这在国际习惯法中被视为一种历史性权利。

就像加拿大在哈德逊湾的权利被认可了一样,中国也认为南海的情况类似。但是,《公约》中提到,如果历史权利与专属经济区的规定有冲突,那还是要遵循《公约》的规定。这就为未来的争议埋下了伏笔。

最为人熟知的是“九段线”。1947年,国民政府划定了一条“十一段线”,之后简化为“九段线”,覆盖了约21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这比《公约》的规定早了很多年,理应作为参考依据。

周边国家对这个范围感到不满意,于是就开始对《公约》提出了质疑。越南声称南沙群岛属于他们,而菲律宾也提出了对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区域的所有权主张,这样一来,由于专属经济区的重叠,争议也就一直没停止过。

三、国际争端:南海为什么变成了难题?

2013年,菲律宾和中国打了一场仲裁官司。2016年7月12日,仲裁庭判“九段线”没有法律依据。南沙群岛的大部分都是岩礁或低潮高地,根本不能划专属经济区。仲裁庭还说中国填海造岛破坏了环境。

这裁决一下,中国就表示这裁决“没用”。仲裁过后,中国在南沙的几个岛礁上开始大兴土木。永暑礁现在有机场,能停大飞机;渚碧礁有港口,军舰也能停;美济礁还有雷达站,监控范围很广。

这些举动让越南和菲律宾感到不安,觉得中国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他们觉得自己的利益受损了。美国也加入了进来,派出军舰进行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声称是为了维护国际秩序,但实际上大家都明白这是针对中国的。

中国不仅仅依靠硬实力。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承诺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2017年,又提出了《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文本。

2021年,在海口举行的会议上,中国和东盟的代表们进行了交流,讨论了一些具体的合作细节和协议内容。尽管双方在一些问题上进展缓慢,利益上的分歧也比较大,但在2025年之前,关于COC的最终协议还没有达成。不过,这至少表明大家都愿意坐下来谈,而不是真的想打仗。

东盟各国对此事看法不一。菲律宾以前态度强硬,但杜特尔特上台后,与中国关系缓和,希望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越南则依旧坚定,认为南沙群岛的主权问题不容忽视。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都非常关注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域,不愿意轻易妥协。《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主要难点在于如何界定地理范围以及协议的约束力度有多大。每个国家都想为自己保留一定的空间。

现在南海很热闹,渔船、油气勘探船和军舰来来往往。

南海的性质到底是什么?

南海既是历史上的权利区域,也是依据现代国际法确定的主权海域。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南海的各个岛屿都是属于自己的领土,因此划定领海、内水以及专属经济区都是合理的,再加上历史性的权利,范围自然就比较大。然而,《公约》并不完全承认这些历史性权利,这就引发了争议。实际上,南海的情况比较复杂,它既是有着中国主权主张的地方,同时也受到国际法的限制,还有多个国家的利益诉求在这里重叠。

这个地方不仅仅因为法律上的地位而重要。南海下面藏有大量的油气资源,而且那里的海上航线是全球贸易的重要通道,大家都想分一杯羹。中国在这里建设岛礁和巡逻,既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也是为了守护国家的经济生命线。周边国家表示反对,其实也是想从中获得利益。

中国立场十分坚定:不会在主权问题上妥协。东盟希望通过制定《南海行为准则》来减少争端。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中的美国、日本等外部国家也在密切关注,意图介入以平衡中国的影响。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点此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