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2015年,巴基斯坦试用过中国提供的早期版直-10武装直升机,但发现它在高原飞不动、自卫装备太弱,最终被退货。美方趁机放出AH-1Z“蝰蛇”作为诱惑,却卡着不交货。
巴铁无奈转向土耳其合作T-129,又被美国断供发动机。 这番波折终于落幕,最近,巴基斯坦陆军正式接收首批编号“786-301”的中国直-10ME直升机,部署到对印边境的旁遮普前线。
军迷们瞬间炸锅:巴铁版武直凭什么火力碾压印度阿帕奇? 中国外贸神器咋比解放军自用还猛? 高原新霸主如何改写南亚规则?
巴基斯坦的换装路走得太坎坷。2014年,印度搞来美制AH-64E阿帕奇,巴军那批老旧AH-1F眼镜蛇立刻沦为废铁。 美制AH-1Z起初说好要卖,结果特朗普一上台就冻结交付。
2018年找土耳其买T-129,美国又砍掉发动机供应,逼得巴铁回头找中国。 这回不一样了:2025年首架直-10ME飞进白沙瓦机场,巴军计划本地组装40架,全堆到印巴边境第二军团。 那串尾号“786”标识着陆航序列的归属,十年的采购戏码才算收场。
直-10ME不是普通出口货,它是中国专为巴铁定制的高配版。 先说动力核心:装上涡轴-9G发动机,功率飙升到1500千瓦。
对比印度阿帕奇的T700发动机才1300千瓦,高原起降占尽优势。 锡亚琴冰川海拔5500米实测,直-10ME载弹3吨照飞不误,功率只衰减18%。阿帕奇在同样环境? 载弹缩水三成,飞得像头老牛。
火力才是重头戏。 直-10ME挂点从四个变六个,挂满CM-502KG导弹射程25公里,精度0.5米,超视距狙杀坦克。 阿帕奇只能靠地狱火导弹撑场,射程缩在8公里内。
最狠的是TY-90空战导弹,专打旋翼系统,6公里外自动锁敌。 巴军模拟对抗中,直-10ME连轰八架阿帕奇靶机轻松拿下。 印军毒刺导弹要手动瞄准? TY-90激光引信一响,旋翼瞬间碎成渣。
航电防护更亮眼。 480毫米毫米波雷达罩在旋翼顶,能盯住16个移动目标。 阿帕奇的长弓雷达只能追12个,反应慢半拍。 红外观瞄加激光干扰,沙尘天命中率超九成。
直-10ME还披上陶瓷装甲,关键部位抗住12.7毫米穿甲弹,飞行员生存率飙升。 阿帕奇的座舱薄如纸? 一打就穿。
成本差距甩开更大战场。 直-10ME单价1500万美元,飞行一小时只烧3.8万油钱。 阿帕奇采购价直接冲到3500万美元,飞一小时油费7万多。 巴铁花同样预算买得更多武直,高原巡逻成本砍半。 印军还在眼红新阿帕奇? 量产排到2028年去了。
战场联动才是杀招。 直-10ME接通ZDK-03预警机、歼-10C战机和地面部队数据链,实时侦控打击闭环只花12秒。 印军那边阿帕奇配阵风战机和苏-30? 数据链冲突互斥,中转目标耗90秒。
克什米尔山谷实演,直-10ME占高位蹲点,TY-90伏击露头阿帕奇,一打一个准。 印军编队还卡在沟通阶段? 巴军导弹已灌顶。
地缘博弈暗藏玄机。 美国连环制裁反帮中国上位,断供T-129发动机和AH-1Z,直送巴铁进中国军贸门。 中国不设门槛:技术转给白沙瓦工厂组装产线,导弹数据链打包卖,价格公道服务到位。
印度只能干瞪眼:阿帕奇加装雷达? 一半未配置。 国产LCH武直高原性能差一大截,火力才抵直-10ME的三分之一。 中巴军工联手形成体系网,美制单机再强也成孤岛。
南亚天空变局悄然上演。旁遮普前线多轮联合演练,直-10ME突防装甲群如切菜。 印军边境部队慌忙调防空火力掩护阿帕奇。
中国军工这套体系化方案已落地成形,改写传统武直竞争法则。 巴基斯坦陆航告别老古董直升机群,空地协同能力大升级。 印军阿帕奇还卡在后勤补给的漏洞中。 直-10ME成为巴军高原新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