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一个中国人穿日本军服四处活动的场景,你想像得出来吗?这不是电视剧里的剧情,而是曾经发生在真实历史里的一幕:德穆楚克栋鲁普,这位自称成吉思汗后裔的蒙古王公,被日军簇拥,想在风雨飘摇中扶起“蒙古帝国”旧梦。可就在这样的尴尬时刻,他的儿子都固尔隆多也步其后尘,公然投靠日伪,还成为后来被处决的“叛徒”。奇怪的是,1992年的蒙古国,却又平反了都固尔隆多,说“罪有可原”?这究竟是一段怎样的历史罗生门?谁真谁假、对错怎么分,大家只怕越看越糊涂。这出父子王爷的恩仇记里,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一边是“民族英雄”、“复国理想”;一边却是“附逆投敌”、“民族罪人”。德穆楚克栋鲁普及其子都固尔隆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是“背叛祖国”、“投靠日本”的铁证——可不同时代捧出完全相反的评价:昔日是汉奸、今日能成“蒙族爱国者”?网络上,有人说这父子俩是流亡贵族、只为自家权利;有蒙派学者反呛:人家不过是反对苏联“外来干涉”。那事实的真相,究竟埋在哪层历史尘埃下?他们真的是追梦人,还是大汉奸?如果给你一副王爷大褂,再配一顶“汉奸”帽子,你选择哪边站队?
故事要从清朝说起。德穆楚克栋鲁普的爷爷们可不是普通牧民,而是正儿八经敕封的扎萨克郡王,世世代代镇守草原边疆。到了他手上,面对民国初乱,他不安份,本想做个“一统草原”的新英雄。可惜的是,风头一转,日军铁蹄北来,王爷开始和日方眉来眼去——1936年他直接在王府里搞起了“蒙古军总司令部”,算是把中华民族的帐彻底翻了页。听说,当年的苏尼特右旗,不少牧民纳着闷气:原本连草场分界都讲义气,如今咱的王爷却去给外夷鞍前马后,被老少爷们骂成了“喂狼嘴”!
但这事情没那么简单:有传统王公气节的达理扎雅、图布升吉尔格勒,无论日本端出多少条件死活不同流合污,就是要守住家国和百姓的底线。可偏偏德穆楚克栋鲁普父子还拍拍胸脯说“为了蒙古更好”,如此目的、手段,一时真真假假,连同村的老汉都分不清谁是真忠、谁是假义。
好像一切终将尘埃落定。抗战后,德穆楚克栋鲁普父子“复国梦碎”,落魄流亡到外蒙。他们嘴上说“要复兴民族”,可早已成为历史洪流的弃子——蒙古国政府也不再认可他们的所谓“光荣(复辟)”,甚至在1950年直接宣布处置:“反动分子、不得容留!”和他们一起的李守信等人还算走运,被宽大处理或者放归原地。可都固尔隆多却因在蒙古国停留太久,涉嫌多起分裂活动,被直接执行了死刑。
这时,历史似乎要给这场“蒙古王朝复辟”画上句号。可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背后,民间还是流传着不少同情、惋惜的声音,尤其是在苏联势力越界的背景下,有人甚至怀疑:他们到底是民族罪人,还是被大国政治当成棋子的牺牲品?
时间来到1992年,却突然出现了“惊天大逆转”。苏联解体,蒙古国政局大变,居然公布说:都固尔隆多等人在“二战时期被冤枉”,要给死去多年的“反动分子”平反昭雪。一纸公文,让几十年前的揭发信、处理结果统统翻了案!原本千夫所指的“恶人”,在“反对苏联外来干涉”的新尺度下被拔高为“民族斗士”,还“莫须有”地加上了“爱国主义者”头衔。
这下舆论炸了锅:分析到此,大家可能恍然大悟,后面的许多动作——比如蒙古国政府对外日益独立、对历史评价的调整——其实全是给当年选错边站队的人找补;一旦风向转了,原本的“铁证犯人”成了“抗俄基因”,前后的反差让人愕然。这哪里是单纯的历史评判?分明是政治需要使然。
但“平反”后的新平静,同样危机重重。外表看似和解,内里其实矛盾加剧。蒙古国内主张与俄罗斯加强合作的势力,与倾向民族独立、拉近外部盟友的“新派”,分歧不断拉大。每提起德穆楚克栋鲁普家族,老一辈恨得牙痒:“背祖忘宗”;但越来越多的青年却主张“包容历史、理解当事人处境”,没准哪天就把“汉奸”正名为“民族智者”。转型阵痛之下,历史被重新包装,曾经的恩怨不仅未解,反倒像一条紧绷的弦,随时可能再次弹起。
外界环境也不给力。夹在中国、俄罗斯两大强国之间,蒙古国内部风吹草动就在国际平台上被放大。德穆楚克栋鲁普家族故事,成了外部势力讨论蒙古身份、自主权、国际位置的典型范本。越想遮掩,争议反而越大,外部和内部各种声音汇聚成无解的历史争议旋涡。
按理说,“蒙王父子”这一出戏,历史早已盖棺论定:抗战时期和日本狼狈为奸,干的都是落井下石的勾当,换哪朝哪代都得被骂是“卖国求荣”。可都固尔隆多居然还能被“后世平反”,这操作,实在是让人看不明白。难道换个朝代,叛国行为还能美名其曰“反外来干涉”?是不是什么人都能甩锅给大时代?说他们是“政治牺牲品”,可普通百姓吃苦、流离失所时,他们正握着大笔、指挥着日军。说他们“大义为民”,但谁又见过他们披军服时会记得自家草原的苍生?
事实就是这样:昨天“反面角色”,今天就能成为“独立先锋”,历史真是越来越有戏剧性。某些人口口声声要给“历史背锅者”洗白,怕是忘了民族大义本就不能随风倒。如今人家老王爷一家“冤屈”都平反了,理直气壮,鼓掌不?可要是你家孩子遇到外敌,还能淡定说这是“历史原因”?真是服气!这种历史观,表面看很公平,骨子里对待民族大义却滑得像泥鳅,左兜右兜,总在给自己找台阶。不严肃历史,现实很快就能重新让你流泪。
“平反叛国”到底给了谁信心?站在历史的另一边,有些人总想着“冤屈洗清”,觉得每个人都有被大历史“裹挟”的理由——那是不是以后谁背叛国家、与敌为伍都能只怪环境、怪大时代?如果“民族利益”说变就变,那普通百姓的牺牲还有什么意义?你觉得,“平反都固尔隆多”,是历史的正义回归,还是真相的再次被掩盖?难道说,只要换了新评价标准,每一个汉奸、每一个投敌都能“洗”得白白净净?对于这样的历史翻案工程,你站哪一边?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