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克成
入秋后,公园湖面上的荷花越来越少,星星点点,不禁回想起它们花期时的盛景。
记得七月初,我们北京大学老年摄影协会下次活动要交的命题作业是拍摄荷花。通知中要求会员自行选择拍摄地点,务必注意安全……
看了通知以后,我一时信心满满。嘴上不说,心中暗想,拍摄荷花还不容易?远的不说,就说北大校园里面吧,大大小小的湖池不下十几处。每到荷花盛开的时间,校园之内,最引人注目的,可能就是荷花了。
除了北大不缺荷花以外,圆明园和颐和园里的荷花更是举目皆是。在我初来北京的1970年,北京大学的周边地区,每到夏天,人们所见最多的花卉可能就是荷花了。
收到作业题以后,我没有着急去准备,一是认为完成这个作业,真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二是因为那几天太热,不适合老年人出门。可等到开始规划的时候,这才发现自己轻敌了。北大校园里的十几个湖区我转悠了一多半,不是看到荷花绝迹,就是发现花朵莲蓬寥寥无几。为何如此呢?我跟途中遇到的人打听,也都说不知道。
情急之下,我用微信询问会友校园内哪里还有荷花,会长马上留言告知,勺园北面的小湖有,他几天前还在那里拍过。次日我专门去了一趟勺园北面的小湖,只见荷叶虽然盖满了湖面,看得见的荷花只有十来朵,如同秃子头上的几只虱子,一目了然。我只好先拍了几张,打算隔天再去别处看看。
圆明园距离我家不远。于是,第二天早晨8时许,我带上饮水、雨伞和手机就出发了。自从女儿女婿给我换了新的智能手机以后,我就不用沉重的单反相机了。
我从藻园门进入圆明园以后,发现圆明园西部的一些水域荷花很少,心里很是纳闷,后来见到了几位修剪树枝的工人师傅,对方建议我去荷花基地看看,那里荷花不少。我因不知荷花基地在哪儿,又经一番打听,后来恰巧遇到一位全副武装的影友正要去荷花基地拍片,这才省去了不少气力,终于来到了位于圆明园北部“多稼如云”遗址旁的荷花基地。
这个荷花基地其实是圆明园内的一处珍稀荷花保护繁育基地。就是在一块四五十平方米的地面上修建十条水池。每条水池内都有一些不同品种的荷花,每种荷花的池边都有一块金属标签,上面写着这种荷花的产地和名称。我沿着这些荷花池转了一圈,粗略估计,在这里繁育的荷花不下一百种。
除了正在这里工作的工人以外,我还看到了十几位影友正在顶着烈日拍照,还有十来位游客在附近的树荫下休闲。我见大家都在各寻其乐,自己也抓紧时间拍摄起来。
在荷花基地的拍摄结束以后,我又去了“武陵春色”的小湖畔拍了一些湖中的荷花。相比荷花基地小巧玲珑、种类繁多、花色各异的荷花,湖里的荷花只有一种,但显得特别茁壮,荷叶如伞,叶柄直长,花色很艳。这使我不由得产生了一种养花还得接地气,家花没有野花壮的感觉。
后来,我又经过了“万方安和”和“月地云居”等附近几处湖泊,发现这些水域里荷花都比往年少了不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所致。有人说,今年是荷花开花结籽的小年,也有人说还未到盛花期。
那天回到家里已是中午,端起老伴煮好的莲子百合绿豆“三味汤”,翻看着刚刚拍摄的荷花,感觉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