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女篮二队输给日本二队的比赛,让多少球迷急得直跺脚?明明坐拥韩旭这样的世界级中锋,怎么就被对手的"小快灵"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更让人揪心的是,当日本队祭出招牌的全场紧逼时,我们的年轻球员就像被施了定身法,传球失误、进攻停滞。这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李梦这样的"镇场子"球员,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找到替代品的。那个在WNBA磨炼过的"勒布朗梦",到底给这支球队留下了多大的空缺?
【正文】
比赛第三节还剩4分12秒时,日本队后卫宫崎早织完成抢断,像支离弦的箭直插篮下。这个身高仅1米65的小个子,硬是在我们平均身高1米88的内线群面前轻松得分。这个镜头完美诠释了整场比赛的尴尬——我们有高度优势,却总被对手的速度和配合打得找不着北。
李梦缺席带来的连锁反应比想象中更严重。看看技术统计:全场22次失误,其中15次来自对手紧逼时的传球失误。日本队就像群不知疲倦的蜜蜂,用230次的全场跑动距离,硬生生把我们内线的身高优势化为了摆设。要知道去年世界杯对阵法国时,李梦单场就破解了11次紧逼防守,这种硬解能力现在成了最奢侈的想念。
锋线串联的缺失让韩旭打得格外辛苦。这位在WNBA都能场均砍下两位数的超级中锋,本场比赛只获得9次出手机会。反观去年亚洲杯决赛,李梦给韩旭送出的5次助攻,有3次是突破分球创造的绝对空位。现在队伍就像台少了关键齿轮的机器,空有顶级内线却输送不上炮弹。
更让人担忧的是关键球处理。末节追分阶段,全队外线7投1中,每次进攻都像在撞墙。还记得李梦在华盛顿神秘人队学到的绝活吗?面对包夹时那个招牌的跳步急停,在亚洲赛场就是无解的大杀器。现在年轻球员遇到同样情况,要么仓促出手,要么失误收场。
日本队的归化球员斯蒂芬妮拿下全场最高的21分,这个数据应该警醒我们。当对手在积极补强短板时,我们却连现有王牌都无法完整出战。李梦在WNBA场均17.3分钟的出场时间,带回来的不仅是技术提升,更是那种"生死时刻敢扛炸药包"的霸气。这种气质,恰恰是年轻队伍最急需的疫苗。
【结语】
这场失利像面照妖镜,照出了中国女篮锋线的软肋。当我们还在为拥有2米27的张子宇欢呼时,日本队已经用行动证明:现代篮球玩的是全能战士的天下。培养下一个李梦,或许比等待下一个姚明更迫切。毕竟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少了哪个零件,机器都转不利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