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墨美加征关税的反制行动已先行,重点针对农产品

加税提案:9 月美墨协同下的具体议程

这次墨西哥打算对华加税的事儿,在九月份明显变得更忙碌了。九月三号,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刚结束对墨的访程,两边在秘密会谈里就“美洲国家共同应对对华贸易问题”达成了共识,鲁比奥还公开说“支持墨西哥用关税手段保护自家产业”。这次互动为后续的动作埋下了伏笔,墨西哥金融集团Banco Base的首席经济学家西勒直言,这次加税的实质就是“讨好美国,为2026年美墨加协定的联合审查提前铺路”。

9 月 9 日,墨西哥总统辛鲍姆正式向国会下议院递交了关税改革方案,明确规定未与墨签自贸协定国家的汽车、钢铁、纺织品、塑料制品等大约 1371 类商品进口关税要涨到 10% 到 50%,这次涉及的进口金额大概有 520 亿美元,占了墨西哥总进口额的 8.6%。

提案里,把汽车和零部件列为重点加税对象——轻型汽车的关税计划从20%涨到50%,汽车零件的关税也会从10%拉升到50%。而中国正好是墨西哥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到墨西哥的数量在全球都排第一。墨西哥经济部在9月10日的说明会上提到,这样做是为了“推动本土生产,取代亚洲进口”,改善贸易平衡,但也没藏着掖着,暗示这个调整可能和美国的贸易政策有关联哦。

9月16日,墨西哥国会众议院贸易委员会开了个听证会,经济部副部长亚历杭德罗在会上透露,关税提高的方案如果通过的话,可能会在2026年底前正式执行,不过也有可能根据“美墨协商的进展”提前出台。

听证会上的数据显示,中国相关的商品在墨西哥市场里的份额,成了加税的主要原因:2024年中国机电产品占墨西哥进口市场的24%,汽车零部件占18%,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加了7个和5个百分点。墨西哥电动汽车协会主席格兰迪奥还补充说,2024年墨已把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从0提高到15%,这次提出的方案也是“进一步升级的明确信号”。

中方反制

中方的反制措施以9月25日为关键点,打造了“壁垒调查+农产品反倾销”双重回应。在17点整,商务部官网发布了关于贸易投资壁垒的调查公告,明确调查范围涵盖墨西哥拟对华加征关税的全部1371个商品,主要核查这些措施是否违反了世贸组织的最惠国待遇原则以及中墨双边经贸协议。公告还强调,墨西哥的单方面加税行为,即便是在WTO框架下,也会损害中国企业的利益,影响墨西哥营商环境的稳定性。

17 点 30 分,商务部同时发布了关于碧根果的反倾销调查公告,把墨西哥列入了调查范围。公告指出,初步发现,2024 年墨西哥向中国出口碧根果达 3.2 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35%,出口价格比 2022 年低了 18%,低于正常销售价值,给国内的碧根果种植产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损失,倾销行为与这些损害之间存在直接联系。此次产业损害的调查期从 2022 年 1 月 1 日起,到 2024 年 12 月 31 日截止,预计会在一年左右时间内得出初步裁决。

9 月 25 日 21 时左右,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回应有关两项措施的问题时强调,中方坚决反对任何以外部压力为借口,损害第三方利益的行为。他还表示,墨方加税实际上是在向“单边霸凌”行为示意妥协和让步。发言人特别指出,关于贸易投资壁垒的调查将坚持公平、透明的原则,积极听取相关方的意见,调查结果也会作为之后采取措施的重要依据。这一系列的公告和政策解读,都在当天迅速完成,反映出中方应对的效率和精准水平。

反制背后的贸易依存现实

中方把农产品作为反制的切入口,主要是因为中墨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关系紧密。比如这次被列入反倾销调查的碧根果,墨西哥可是中国的重要供应国,在2024年对华出口达到了4.8亿美元,占中国碧根果进口总量的22%,主要用在国内的坚果加工和零售市场上。

云南一家坚果企业的负责人在9月26日提到:“过去三年,墨西哥的碧根果对华出口量平均每年增长28%,价格比美国产品低大约12%,已经变成我们采购的主要来源。反倾销调查之后,得重新考虑一下供应链。”

除了碧根果之外,墨西哥出口到中国的牛油果、高粱等农产品也同样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2024年的数据显示,墨西哥对华牛油果的出口额达到12.3亿美元,占中国进口总量的32%;而高粱出口则是8.7亿美元,主要用作饲料和白酒酿造的原料。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前八个月,墨西哥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比去年同期多了16%。其中,碧根果、牛油果和高粱这三大类,占了出口总额的九成左右。这些货源的出口,为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米却肯州等农产区的经济命脉提供了重要支撑。

墨西哥农业界对中国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已经变得敏感了。9 月 26 日,墨西哥碧根果种植协会发布了一份紧急声明,指出中国市场占其出口总额的 38%,一旦反倾销调查最终裁定征收关税,行业每年可能要损失 2.1 亿美元,影响到大约 1.2 万户农户的生计。米却肯州牛油果种植协会也表达了担忧,担心“贸易摩擦会波及到牛油果行业”,该州 85% 的出口牛油果都销往中国,9 到 11 月是出货的旺季。

9 月下旬的连锁反应

中方9月25日采取措施之后,墨西哥政府很快做出反应。9月26日早上,墨西哥经济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部长拉米雷斯・德拉奥表示对中国的调查“感到遗憾”,强调加税的提议“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并不是针对某个国家”。他还透露,墨西哥已经向世界贸易组织递交了书面说明,主张这些加税措施“符合国际贸易规则”,同时表示“愿意与中方就调查的范围和程序进行协商”。

从国内产业的角度来看,反应还是挺分散的。9月27日,墨西哥汽车工业协会出面发表声明,支持此次加税的建议,理由是“去年中国汽车对墨出口18万辆,预计今年会涨到35万辆,本土车企的市场份额也因此减少了6个百分点”。

但当天,墨西哥全国农业委员会召集碧根果和牛油果的种植户代表,在国会门外集会请愿,手举“农业不能为工业买单”的横幅,呼吁政府在加税方案中避免对农产品带来反制风险。

国际舆论都在关注中美墨三方之间的互动。9 月 27 日,《华尔街日报》提到,墨西哥提出的加税方案“明显受到美国压力影响”,而中方的反制措施“针对墨经济中的脆弱点”进行打击,或许会促使其他拉美国家重新考虑与美国的贸易合作。

路透社引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分析称,如果中方对墨西哥农产品的反制措施继续扩大,秘鲁、智利等国家或会争夺中国市场上的份额,导致国际牛油果的价格或上涨10%到15%。

结语

从9月3日美墨互动开始,到9月9日墨方提出建议,再到9月25日中方展开反制措施,2025年9月的这段23天,清楚展现出中墨经贸角力的轨迹。中方采取贸易投资壁垒调查和农产品反倾销的联合手段,回应墨方与美国配合的加税动作,不仅维护了自身正当权益,也让墨方意识到两国之间的贸易依存关系。随着调查的深入和墨方建议的审议,这场围绕规则和利益的博弈,其影响将持续波及拉丁美洲地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未来走向。

参考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