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航母编队遭遇中国海军"围观",这是怎样一种体验?
当你的6艘军舰面对40多艘各型舰艇时,会有什么反应?
这场发生在南海的海上"大聚会",究竟透露了什么信息?
法国"戴高乐"号航母编队执行"克莱蒙梭25"环球航行任务时,在南海水域经历了一场难忘的"见面会"。一位法国海军军官透露,他们的6艘舰艇一下子面对了40多艘中国军舰。
这场数量对比悬殊的海上遭遇战,堪称当代海权争夺的缩影。
去年12月,这支法国舰队从土伦港起航,横跨多个海域。他们在东地中海被俄罗斯苏-35S战机"问候",在红海面对胡塞武装的威胁。
但这些都是"小场面"。
真正的震撼在南海等着他们。
法方人员回忆,编队刚进入巴士海峡,就被多艘中国军舰锁定。一艘054A型护卫舰甚至进行了不足500米的近距离伴航。
更令法国人惊讶的是,在相当于地中海四分之三面积的海域里,中国海军调动了30-40艘大型军舰。
包括了055型驱逐舰、022导弹艇和核潜艇。
紧接着,中国的山东舰航母编队也出现在附近海域。
对比之下,法国这边只有"戴高乐"号航母、1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核潜艇和1艘补给舰。
1比7的数量差距,不言而喻。
据了解,法国航母编队指挥官宣称"已做好战斗准备",但全程保持克制。说实话,面对如此阵仗,谁都会"克制"的。
我想,这种场景可能会让不少法国军官回想起141年前的那场马江海战。当时福建水师在马尾港遭法国舰队突袭,11艘军舰全军覆没。
历史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
更让法国海军郁闷的是装备性能上的较量。当"戴高乐"号紧急起飞E-2C预警机时,立即遭到了锁定和干扰。
他们试图追踪中国潜艇,结果跟丢了。
技术上的差距体现在方方面面。"戴高乐"号虽是美国之外唯一的核动力航母,但它用的是核潜艇反应堆,功率不足,最高航速仅25节,还经常故障。
舰载机方面也不乐观。
这艘法国航母只能搭载24架阵风M战机,使用的还只是无源相控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仅180公里。
相比之下,山东舰服役6年来平均每年航行超过200天,可靠性不言而喻。它能搭载40架歼-15T,这些战机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300公里。
武器系统上的差距同样明显。
法国阵风M战机的"流星"空空导弹理论射程虽超100公里,但存在攻击空白区。而飞鱼反舰导弹MM40 Block3C射程仅200公里。
歼-15T配备的PL-12A空空导弹射程超120公里,鹰击-83K反舰导弹射程达280公里,均超过法方武器。
电子战能力的差距更大。
山东舰有专门的歼-15DH电子战机,而"戴高乐"号只能依靠阵风M集成的"频谱"系统。在电磁对抗中,这就像业余选手对阵专业队伍。
护航舰艇火力对比更是悬殊。法方三艘护航舰艇总共112个垂发单元,而单艘055型驱逐舰就有112个。
火力差距超乎想象!
这并非个例。2025年全球海军力量对比中,中国拥有344艘作战舰艇,法国仅45艘,相差7.6倍。
你知道吗?中国海军盾舰数量已达45艘,而法国只有2艘"地平线"级。
差距达20多倍!
今年7月发生的另一事件也值得关注。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在新加坡停留期间,因忌惮中国"山东"号航母,放弃了穿越南海计划。
这反映了区域力量对比的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中国055型驱逐舰在塔斯曼海进行了无预警实弹演习。搭载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达2000公里,这迫使同期在南海活动的法国航母调整航线。
我认为,法国海军此次南海之行收获的最大教训是:在当今世界,海军实力与战略野心必须匹配。
面对这种实力差距,中国对法国航母的态度却相对克制。这与对美军的强硬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为什么?
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国的独立性。作为境内唯一没有美军驻军的西方大国,法国在很多国际问题上保持自主立场。
这为中法关系提供了更多回旋空间。
即使中美发生军事冲突,法国介入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所以对法国舰队,中方只需展示实力,让他们知难而退即可。
今年1月,一起少有人知的事件也值得关注。菲律宾船只侵闯南沙铁线礁时,中国海警采用了执法艇拦截等战术挫败了对方登礁企图。
这体现了中国在南海的常态化维权能力。
今年6月,中国"辽宁"号与"山东"号航母还在西太平洋完成了首次联合演习,舰载机起降达1120架次。
这验证了双航母协同作战能力。
还有一个创新值得关注。中国海军516火力支援舰(原九江号)通过改装实现了250枚火箭弹瞬时投射能力。
这种"低成本饱和打击"理念在2018年南海演习中就已验证成功。
当"戴高乐"号7月再次进入南海时,解放军南部战区直接出动4艘055型驱逐舰同步伴航。
结果呢?
法国编队在南海停留不足18小时就调整航迹,绕开了中国主张线。
你认为这是巧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