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真热闹,这边抛美债,那边减中债,不知道的还以为要掀桌子了。这几个月,外资卖了三千七百多亿的中国债券,数字听着挺吓人,不少人心里咯噔一下,觉得钱是不是都在往外跑。
可有意思的地方来了,就在大家盯着债券市场的时候,转头一看,一千二百亿的北向资金悄悄进了A股。这就怪了,一边卖一边买,这帮外资到底在玩什么把戏?
说白了,就是些短期捣腾。这次减持主要集中在短期债券,因为美联储那边风声鹤唳,一会说要降息,短期债券的收益就没那么香了,资金想找个更灵活的地方待着。至于那些中长期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外资的仓位基本没动,稳得很。这哪是“撤资”,顶多算是“换仓”,从一个兜里挪到另一个兜里罢了。
视线转到另一边,我们这边减持美债,那又是另一回事了。美国那国债现在跟滚雪球一样,已经冲破37万亿美元,光是今年就增加了两万亿。更要命的是利息,2025年5月一个月的利息支出就高达7760亿美元,比他们的国防开支还高,这听起来简直像个笑话。
在这种背景下,减持美债就不是跟风或者赌气,而是在调整自家的家底。我们的外汇储备一直稳在3.3万亿美元上下,但里面的东西变了。美元资产的比例从过去的36.2%降到了22.8%,与此同时,黄金储备的比例悄悄爬到了7.3%。这就像一个家庭不再把所有钱都存在一家银行,而是开始分散投资,买点黄金,配置点别的,求个安稳。
其实,中美两边的债市,完全是两个脾气。美债市场规模大得吓人,全球资本都把它当成避风港,流动性没得说。但问题也摆在台面上,美国两党为了财政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债务上限一再提高,这让很多人心里犯嘀咕,美元的信用还能撑多久?
中国债市呢,外资占比不高,只有2.3%,但它有个独特的优点:跟全球其他市场的关联度很低。这意味着当外面风雨飘摇的时候,它能自成一派,起到一个风险对冲的作用。瑞银有分析师就提到,全球资本对人民币资产的“第三波配置潮”正在形成,特别是那些主权财富基金,就看重这个价值。
所以,这场看似互扔“炸弹”的游戏,压根就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外资减持中国短期债券,是战术上的微调;中国减持美债,是战略上的重新布局。市场上的玩家们,都在根据不同经济体的风险和收益,用脚投票,做出最理性的选择。
这场双向调整的背后,是全球金融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它不是简单的资金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而是大家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多找几条出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