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阵风高原现形记法国工程师啃指甲

印度空军基地的跑道上,五架阵风战机正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地勤人员小跑着做最后检查,飞行员阿比纳夫中校的指尖在操纵杆上轻轻敲击——这个动作他每次执行边境任务前都会做。两个月前那场空战的阴影还笼罩在每个人心头,但今天他们必须用钢铁翅膀划破克什米尔的天空。

七月骄阳把停机坪烤得发烫,印度陆军第14军的T-90坦克群正在三十公里外的演习场扬起沙尘。这场代号"雪豹突击"的联合军演来得突然,连参演的廓尔喀联队士兵都在嘀咕:"上头这是要唱哪出?刚在巴铁那儿栽了跟头,转头又拿真家伙出来显摆。"确实,自从五月份那架阵风疑似被巴基斯坦的歼-10C揍下来,达索公司的工程师们就没少往印度跑,法国人嘴上说着"机械故障",可眼里的心虚藏都藏不住。

新德里国防部的通报写得冠冕堂皇,说什么"年度常规训练",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演习区域距离实控线最近处不到二十公里,演练科目里赫然列着"敌后渗透作战"。巴基斯坦《黎明报》的记者贾马尔蹲在边境哨所,望远镜里印度空军的苏-30MKI正在做桶滚动作,他转头对同行撇嘴:"瞧瞧,阿三这是把压箱底的玩具都搬出来了,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买了新飞机。"

阵风战机在演习首日就抢尽风头。四架涂着沙漠迷彩的阵风以钻石队形掠过山谷,投下的激光制导炸弹在靶场炸出直径三十米的深坑。观礼台上的印度陆军参谋长马诺杰·潘德频频点头,可站在他身后的法国军事顾问皮埃尔却皱起眉头——这些花哨动作在实战中根本用不上。两个月前被击落的那架阵风,就是在做类似机动时被雷达锁定的。

伊斯兰堡的反应比预想的更激烈。巴基斯坦外长深夜召见印度大使时,会议室玻璃窗都被拍得嗡嗡响:"你们在克什米尔摆弄这些杀人机器,是想重温1965年的噩梦吗?"这话戳到了印度人的痛处,当年印巴战争期间,印度空军确实在克什米尔吃过亏。现在莫迪政府学精了,提前让电视台循环播放"阵风无敌"的宣传片,连菜市场卖洋葱的小贩都能说出两句"超视距作战"的专业术语。

演习第二天的空中格斗环节出了幺蛾子。按照剧本,阵风应该轻松"击落"扮演假想敌的米格-21,可两架战机缠斗时,阵风的雷达告警系统突然鬼叫起来。地面指挥所瞬间乱成一锅粥,参谋官抓着无线电吼:"快查清楚是不是巴方的火控雷达!"后来才搞明白,是印度自己的防空导弹营搞错了演习频率。这场乌龙让观战的美国军事观察员直摇头:"就这水平还敢学人家搞战略威慑?"

法国达索公司派来的技术团队脸都绿了。他们私下向印方承认,阵风的电子战系统在高原环境下确实会"水土不服",这个毛病在中东战场就暴露过。印度空军将领们听完汇报直嘬牙花子——三百亿卢比买来的"空中法拉利",总不能当花瓶供着吧?于是演习最后一天,阵风机群硬着头皮表演了"超低空突防",飞行高度低到能把山谷里的岩羊吓得滚落山坡。

巴基斯坦这边也没闲着,边境雷达站全天候开机,歼-10C战机轮流升空警戒。有个巴军雷达操作员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截图,配文特别损:"亲爱的阵风,记得五月份你是怎么变成烟花的吗?"印度网民气得跳脚,官方账号却只能装聋作哑——毕竟特朗普上个月在佛罗里达演讲时说漏嘴,提到"南亚某国五架战机被击落"时,白宫新闻官都没敢出来辟谣。

演习结束当天,印度国防部长辛格特意跑到阵风前摆拍。摄影师让他摆出握拳的姿势,这位七旬老翁的拳头却在微微发抖。远处机库里,地勤人员正忙着给战机更换发动机叶片——连续三天的高强度演练,导致三架阵风出现涡轮叶片裂纹。法国工程师蹲在旁边啃指甲,这场景被《印度斯坦时报》的记者拍下来,照片角落里还能看到达索公司紧急空运来的备件包装箱。

克什米尔的集市上,卖克什米尔羊毛毯的老商人阿卜杜勒对这场闹剧看得透彻。他边煮奶茶边对顾客说:"德里那些老爷们就爱折腾,买飞机像买新衣裳,穿出去显摆两回就搁衣柜里生灰。"这话传到新德里电视台,气得评论员在直播中摔了稿子,可收视率数据显示,老百姓更爱看边境士兵拍的阵风起飞短视频——配乐清一色用的是宝莱坞神曲《我心飞翔》。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