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裁判专家的话,我真的槽多无口。
说什么对麦麦提江的判罚,是基于国际级裁判专家的意见,而且是“零容忍”原则。这话听着挺唬人,但仔细一琢磨,这不是在把责任往外推吗?好像麦麦提江那动作,那是国际通用规则,大家都没错,只是中国足球这块地,不适合这套“零容忍”。
说实话,我当时看那录播,眼睛都瞪圆了。那个动作,只要看过几场正经比赛的,谁看不出是个什么性质?这跟国际不国际的,真的关系有多大吗?职业联赛,讲究的是公平和对规则的尊重,不是你搬出个什么专家组,就能把一个明显的问题给合理化了。
你说“零容忍”,那是不是也该对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零容忍”?为什么年轻球员的培养总是在原地踏步?为什么联赛的商业化程度和青训投入不成正比?这些才是真正影响中国足球发展的“大动作”。
专家意见,听听就好。但不能因为专家意见,就好像自家孩子犯了错,非得说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好,而不是孩子自己没好好学。这锅甩得,可以说是非常“高明”。
而且,这种“甩锅”行为,恰恰暴露了更深层的问题。当我们看到一个明显不合理的判罚,却被用一套听起来专业但逻辑上却很牵强的理由来解释时,会怎么想?是不是觉得,我们看到的,不是真相,而是被精心包装过的“版本”。
这种行为,就是在试图用一些“高大上”的词汇,来掩盖最基本的事实。好像披上一件华丽的外衣,里面的破洞就看不见了。但时间长了,这件外衣只会越来越显出里面的单薄。
还记得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吗?每次出现争议,总能找到一个外部的原因,或者是一个“不得不”的理由。什么时候,我们能直接承认问题,然后去解决它?
这种“零容忍”的说法,听起来很严肃,但用在这里,反而显得有点滑稽。就像一个人明明踩了别人的脚,却说是因为今天穿的鞋子太硬,没办法。
我觉得,真正重要的,不是在争议发生后,找谁来背书,找什么理由来辩解。而是要从这些争议中,看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规则理解有偏差,是执行不到位,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次次的“专家解读”,而是实实在在的改变。是让年轻球员敢于去拼抢,去创造,而不是因为担心一些所谓的“尺度”问题而畏手畏脚。
这就像你在学习走路,别人告诉你,如果摔倒了,不是你的腿没力气,而是地不平。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下次你走路,还是得小心,得练习,得让自己更强壮。
这种“专家意见”,听上去像是在为某人辩护,又像是在为某种现状开脱。如果真是按照国际规则,“零容忍”就该一视同仁,不该有任何模糊空间。
我更想看到的是,当我们看到不合理的动作时,裁判能果断做出判罚,而不是事后找专家来“确认”这个动作到底是不是“零容忍”的范畴。
这不仅仅是麦麦提江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场比赛的判罚。它折射出的,是我们对待问题的一种态度。是选择面对,还是选择回避,或者说是“巧妙地”回避。
这种“甩锅”行为,长远来看,对中国足球的发展,真的有好处吗?当所有的问题都能被一个“专家意见”或者一套“国际规则”给解释过去,那还有什么动力去深入地思考和改进呢?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错了”,反而比长篇大论的解释,来得更诚恳,也更有力量。
当我们开始思考,到底是谁在“零容忍”某些事情,又在“宽容”另一些事情的时候,也许,我们离真相会更近一点。
所以,下一个争议出现的时候,我们还会听到类似的“专家说法”吗?
声明:本文内容超过90%由作者原创,其余部分通过AI辅助查询收集和验证信息来源,所有内容均经过严格审核与复核。文章旨在传递正能量,杜绝低俗与不良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