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这个新闻,有点意思,也挺感慨。大家心知肚明,建国初那阵,授衔可是头等大事,名单一递上去,毛主席自己一条一条看,结果一看到“陈明仁”三个字,直接来句:“他怎么能是少将?改,上将!”这一嗓子,后面很多人估计都坐稳椅子了。谁又能想到,当初这位21兵团司令还一路被各方打压,最后连个军长都快做不成,结局还能如此峰回路转,不说戏剧,反正是够传奇。
湖南的孩子,家里没几亩地,父母硬是咬着牙攒下钱送进私塾。小朋友喜欢看书,这不稀奇,关键人家看的不光教科书,各种关于岳飞、文天祥的故事,历史那些抗敌名将都成了他饭桌上的谈资。从小就明白啥叫国难思良将,遇到五四运动出来浑水也不是那么好糊弄。年轻时干脆离家跑广州,考入陆军学校,没几年一合并,成了传说中的黄埔一期。
黄埔生的待遇无需多说,成绩好的能直接留校。东征那段,跟着大部队讨伐陈炯明,带着病坚持一线,敢死队队长,不出意外被死神盯上很多次。惠州城那仗,主攻任务,团长战死,对面碉堡、机枪阵啥配置都有,硬是腰上绑着手榴弹,拿着一把驳壳枪爬上去带头冲进城。后面估计都打出了血性,冲进去一通乱杀,城墙破了个大洞,北伐军的旗子随后插上去。这一仗打下来,周总理、老蒋都亲自盛装接待。老蒋见人才,想提拔。陈明仁就此成了圈里红人,营长军装加身,军功册后来又多了不少事迹。
对线孙传芳部队那次,老蒋被包,自己开路救主,这种“救命之恩”不是一般人能沾的,直接晋级。陈明仁那阵估计做梦都乐。你别看那时红,后面的路并不风平浪静。国民党人事斗争,毒辣一批,哪有啥铁饭碗,功劳都是被人报警、压着升职。
大上海那阵,老蒋政变了。身边老师同学各路革命党纷纷下线,陈明仁说实话没太闹明白就跟着在军队里听调遣。久战下来,部队腐化迹象越来越重,以前靠本事吃饭,现在靠谁说了算。中上层权力游戏,基层怎么打仗领导未必懂。巨鹿一仗,立面子活,一旅兵力对上对方两个师,对面还带骑兵,结果愣是靠自己布局打出了结果,可惜奖赏被压了下去。
陈明仁生性犟,意见不对就杠,不管对手是谁。有才能,得不到合理认可,心灰意冷是常有的事。抗战爆发,还是在一线冲刺打得最猛,桂南、九江、昆仑关,场场耗,前后始终顶在最前面。表现好,晋中将,派去滇西——打通滇缅公路,支英军抗日。开始还挺带劲,过几年发现军费层层分割,部队穷到士兵打赤膊,没衣服穿。老蒋考察,看到队伍寒酸,火冒三丈。这时陈明仁也头铁,不装孙子,直接怼。反嘴完摘军衔,那气氛,估计高级干部都看傻了。
老蒋想动他,发现动不了,军中威望大,就调职位,副军长。这种被“明升暗降”的感觉,外人尝不到。解放战争派去东北,对手是四野,这是国共当时最强的“对抗档口”,陈明仁的部队那会儿也是硬钢寡的主力。后来陈诚被调上来,一看“主心骨”太出挑,于是一边打压、调离核心。陈明仁被架空,心里不服气又无可奈何。南京当闲职,人到中年,壮志难酬。
失望了。起义的念头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思想转向,也有日积月累。当组织找到他,思想开始摇晃,长沙警备司令任上,联合程潜一起和平解放长沙——这事意义不光大,一个省会城市零流血放下武器,后面带来的连锁反应,基层老百姓跟部队的损失都极小。
起义后到北京,和主席当面道歉,觉得“愧对组织”,主席张口就是一句:“历史原因,不能全怪你。”还安慰组织反而难,“你没条件,倒成了别人有条件”。话说到份上了,陈明仁热泪满面,表态啥都不要,只想人民宽恕。
主席没把话当耳旁风。陈明仁回国后旧部没散,改编成四野21兵团,自己依然带兵。广西剿小股武装,再到广东湛江驻防,能打能管用,组织信任,工作不用重新分配,人直接留任。这种“老带新”,兵团裁撤后陈明仁本来可调去区里工作,自己一个劲请愿想和老部队一起,主席点头批准保留——等于实际地位还没变,兵团变成军,自己成了军长。
1955年授衔名单出来,机关常规操作一套流程,什么级别什么衔,结果到陈明仁这卡了壳。军长嘛?按规矩就是少将。主席看完气得够呛,说“怎么能是少将?”明明北伐时救人于危难、抗日死磕前线、起义影响巨大,这些都是放到全国军史都能上榜的事件。立功不是谁喊谁给就能有的。
直接下令改,上将!名单一改,定论生效,陈明仁立刻升上将。这一调整,不光一纸任命,还是对整个历史贡献的重新肯定。不仅看职务,更看历史、贡献、影响。
后面这么多年,陈明仁心里装着这些事,千万次提及都是割舍不了的感情。他被信任,他对党忠心耿耿,一辈子追着大势迈步。作风踏实、不邀功、不计较。那帮和他一起拼过枪林弹雨的兄弟,都知道当年那个硬骨头,换谁上面也不敢轻易动。
这才是大将风度,能扛事,懂感恩,不后悔自己走过的每一步。从湖南农家到上将身份,无数坎坷、误解、委屈,走过来就是一段传奇。这股子“自己认定了就不回头”的气质,是很多和平年代年轻人也该学一学的地方。
到了真正事关国家命运之际,谁站出来,谁舍得扔官帽,谁舍得一身本事奉献给大家,群众早已拿秤称得清。从师长、军长、兵团司令再到开国上将,不是谁手一挥说封就封。这当中走的路,每一步都不是平白得来的。今天社会少了一点传奇,多了一点流程。看看这些历史,“制度”和“人”的关系,其实从来都没分开过。硬骨头有硬骨头的命,最后总会有人一锤定音,说“定了,就他!”
这,就是新中国的气度。
今天再说陈明仁,谁都明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上将,是活生生一条路走到头,把命拼出来的军功章,所有人都该为他点赞。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