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诺克赛场,有人靠战术布局赢下冠军,有人凭稳定发挥稳居前列,而泰国“一哥”塔猜亚·乌诺,却把“147满分杆”活成了唯一执念——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赢家”,却是最具争议的“异类”,用近乎赌徒式的偏执追逐满分,又因无数次“差7分满杆”的失误,被贴上“140先生”的标签。这份执念里,藏着他对斯诺克的极致热爱,也暴露了他“为满分不计代价”的狠劲,让喜欢他的人热血沸腾,质疑他的人摇头不解。
说起塔猜亚对147的执着,用“疯魔”形容毫不为过。斯诺克147的难度,不止是技术层面的精准——15颗红球配黑球的连贯,6颗彩球的顺序清台,母球每一次走位都得毫厘不差,更要扛住全场观众的注视与自我心理的重压。对多数顶尖选手而言,147是“顺势而为”的惊喜,只有台面局势完美、胜局已定才会尝试;可塔猜亚偏不,哪怕红球散得像“满天星”,哪怕母球卡在袋口边缘,只要他算出一丝147的可能,就敢把“稳妥赢局”的机会抛在脑后,一门心思扎进满分杆的冒险里。
他从不care“为了147丢局值不值”——2020年英锦赛对阵丁俊晖,明明可以打粉球保局,他偏要硬拼黑球冲147,结果黑球偏出,直接输掉这局;还有次排名赛面对无名小将,他一路朝着147猛攻,中途多次放弃简单得分机会,最后失误丢局,赛后被球迷吐槽“本末倒置”。可塔猜亚从来没改——他的球杆里,仿佛只装着“147”这一个目标,赢局是附带品,满分才是终极追求。这种“反功利”的打法,让他成了赛场的“不定时炸弹”,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杆是轰出满分,还是为了满分亲手葬送胜利。
而“140先生”的外号,更像一把双刃剑,既印证了他的实力,也戳破了他的“致命短板”。熟悉他的人都清楚,塔猜亚是斯诺克史上140+产出最多的选手之一,可这些高分里,十有八九都是“差一口气”的140分——前15颗红球配黑球全中,彩球清得顺风顺水,偏偏到了最后那颗决定147的黑球上,要么是母球走位差了毫厘,要么是高压下手指发颤,要么就是太想追求“完美角度”反而失误,眼睁睁看着147变成140。
有人调侃他“打140比吃饭还容易,打147比登天还难”,可细究起来,这哪是“运气差”,分明是他“极致追求”背后的必然。为了冲147,他往往在前期就把母球节奏逼到极限,哪怕最后一颗黑球只剩“擦边”角度,也不肯退而求其次打粉球保146;高压下的心态波动更成了软肋,越是接近147,他的击球动作越容易变形——这些短板,让他一次次在“满分门前”跌倒,却也让“140先生”的标签愈发深刻。
当然,质疑声从未停过:“为了个147,连比赛都不会打了?”可塔猜亚的回应从来硬气:“我打斯诺克,就是为了追求这种极致,要是为了赢球不敢拼,还有什么意思?”这份倔强,让他成了斯诺克界的“孤勇者”——他不迎合“功利至上”的赛场规则,不讨好“稳扎稳打”的舆论期待,只凭着对147的执念,在赛场上活成了自己的模样。
如今的斯诺克赛场,越来越多选手把“赢球”放在第一位,像塔猜亚这样“为满分赌局”的选手,几乎成了独苗。他或许不会拿到太多冠军,世界排名也未必能冲到顶尖,可他用“147赌徒”的狠劲和“140先生”的遗憾,在斯诺克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他让我们看到,体育不只有“赢”这一种答案,还有为了热爱“一条路走到黑”的勇气;斯诺克不只是技巧的较量,还有为了“极致”不计代价的偏执。这样的塔猜亚,或许不完美,却足够独特——毕竟,能把一项运动的“极致追求”活成个人标签的选手,本就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