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离谱又奇妙的经历——明明还是你这个人,换个地方旅个游,身体却像被偷偷调了设置,连多年的老毛病都跟着“隐身”了?我认识个桂林姑娘小夏,典型的南方软妹子,却偏偏是个“西北迷”,这几年夏天总往西藏、青海、甘肃那些地儿跑。跑的次数多了,她自己都笑称:一脚踏进大西北,身体就像重启了系统,连些跟了她好几年的“小麻烦”,都能被这地方悄悄“修复”。
小夏在桂林时,那胃娇贵得跟玻璃似的,别说路边摊的烤串、冰阔落,就是家里拌的凉菜,多吃两口都可能跑半天厕所,冰淇淋更是只能看不能碰。可去年去新疆那回,她算是开了眼——刚到乌鲁木齐,朋友拉着去吃夜市,红柳烤羊肉串滋滋冒油,撒上孜然和辣椒面,香得能勾着人走不动道。小夏本来还犹豫,想着“万一闹肚子咋办”,结果咬下第一口,肉质嫩得爆汁,吃完一串还想再来,连吃五串,配着冰镇的酸奶,肚子居然半点动静没有。后面在伊犁吃凉皮、在吐鲁番啃哈密瓜,啥生冷辛辣都敢尝试,胃就跟穿了层铠甲似的,稳得不行。可有意思的是,回程到遵义转机,住酒店吃早餐,就碰了一筷子凉拌黄瓜,没过半小时就开始不舒服——你说这事儿怪不怪,难不成西北有啥“地域限定保护罩”?
更让小夏觉得神奇的是天气。去年夏天她去阿克塞的影视基地,手机天气预报明明显示40℃,可她踩着沙地上的石子路逛,太阳晒着是热,但风一吹就透着股干爽,身上也就微微有点汗,不像在桂林,哪怕30℃的天,出门五分钟,后背的汗就能把衣服浸得贴在身上,头发丝都黏在脖子上。而且她还有个老毛病,一到换季或者压力大,就容易头疼,每次都得靠刮痧才能缓解,可在西北待了四十多天,头疼一次都没犯过,连带着睡眠都变好了,以前总醒的夜,在那边倒头就能睡到天亮。
最让她惊喜的还得是头发。在桂林,她的头发属于“油头星人”,哪怕前一天晚上洗了,第二天下午就油得贴头皮,出门必须得扎起来。可到了西北,头发像突然变了性子,洗一次能撑四天,依旧清爽蓬松,拍照的时候风吹过来,发梢还能飘起来,她笑着说“总算不用天天跟洗头膏较劲了”。还有个难以启齿的事儿,她常年有点便秘,在桂林时总靠益生菌调理,到了西北,每天吃着杂粮馍、喝着咸奶茶,居然每天都很“顺畅”,一点不费劲,可一回到桂林,没过几天又开始“卡关”。
这事儿传到网上,评论区吵翻了天。有个网友说:“这就是心理作用呗,出去玩心情好,就觉得啥毛病都没了,纯属巧合,回来一恢复日常,毛病自然就回来了。”这话听着就气人——要是光靠心情,那小夏回程到遵义,心情也没差啊,怎么碰口凉菜就犯胃?要是巧合,那头发不油、头疼不犯、便秘好转,这么多“巧合”凑一块儿,也太巧了吧?难不成身体还能跟着心情“选择性生病”?
但也有网友说得实在:“我之前去云南待了一个月,也是这样!在老家总咳嗽,到了那边天天呼吸新鲜空气,咳嗽自己就好了,饮食清淡点,连皮肤都变好了,环境对身体的影响真不是瞎吹的。”这话可说到点子上了!老祖宗就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里的温度、湿度、空气里的成分,还有吃的喝的,哪一样不跟身体打着交道?小夏在西北,干燥的气候可能抑制了胃里那些“闹腾”的细菌,牛羊肉、发酵酸奶里的益生菌又帮着调理肠道,日照足、空气好,身体的湿热负担轻了,头疼自然就少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影响,可不是“心理作用”能糊弄过去的。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这样,一有点小毛病就想着吃药、调理,却忘了的身体本身就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小夏的经历就像给提了个醒:旅行不只是去看风景、放松心情,更是让身体去和不同的水土“对话”。西北的干燥、南方的湿润、海边的咸风、高原的阳光,每一种环境都在悄悄和身体互动,说不定哪天就给你个“小惊喜”。
我想起之前有个朋友,常年失眠,去东北待了半个月,每天吃着热乎乎的铁锅炖,晚上裹着厚被子,居然能一觉睡到天亮,回来后还总念叨“想再去东北睡个好觉”。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去某个地方旅行,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体变了样——可能是在海边皮肤变好了,可能是在山里呼吸变顺畅了,也可能像小夏一样,在西北把“玻璃胃”养成了“铁胃”?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事!毕竟的身体藏着这么多小秘密,不聊聊多可惜?你说,要是早知道换个地方能让身体舒服点,是不是早就该多出去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