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花了7629元在盒马买了35盒月饼,却意外发现每个包装盒上都藏着两个生产日期——2024年的旧码被2025年的新码覆盖着
这可不是什么月光下的谜语,而是发生在中秋前夕的真实一幕
9月8日下午,为了给两家公司的员工和客户准备中秋礼物,陈先生跑遍了盒马在南京的六家门店——夫子庙店、佳源广场店、龙蟠汇店、大行宫店、迈皋桥店和麟珑汇店
店员们看他买得多,还热情建议他去别家分店多采购些,谁曾想这份周到反而酿成了后续的风波
回到家后,陈先生无意间用玉石探照灯照了照月饼盒,顿时愣住了:
蓝光下,2024年的生产日期像幽灵一样从2025年8月26日的喷码下透出来
35盒月饼,盒盒如此,这让他心里咯噔一下——难道买了去年的旧月饼?
第二天他就投诉了盒马
厂家联系他时一口咬定月饼没问题,但对那层诡异的“双重日期”却解释得含糊其辞
陈先生心里不踏实:要是送客户的礼物出了食品安全问题,可不是赔钱就能了事的
直到澎湃新闻记者介入,南京冠生园食品厂才道出原委:
这些盒子确实是去年从商场退回来的,但厂家强调“里面的月饼早就销毁了”,只是盒子拿来二次利用
一位工作人员还理直气壮地说:“从来没有哪条法规说月饼盒子不能重复利用,我们这是环保!”
这话听着耳熟?
像极了当年某些企业用“循环经济”当挡箭牌的做法
环保固然重要,但食品安全的透明度就能因此打折扣吗?
更何况厂家自己也承认,之前根本没向相关部门报备过包装盒二次使用的事,还是出了事儿才急忙补的手续
9月14日,双方总算达成了和解
厂家答应赔偿损失,还出具了盒内月饼未过期的说明
但具体赔了多少、怎么赔的,陈先生不愿多说——毕竟谁都不想为点月饼闹得满城风雨
法律人士指出,现行法规确实没明确禁止食品外包装回收利用,但标签信息的可追溯性却是铁律
北京市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的吴风虎律师提到,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数字标签内容一旦修改,必须记录修改内容、时间和操作者等信息
像这样简单粗暴地覆盖喷码,显然不符合规定
想想真是讽刺:
中秋本是团圆夜,月饼更是寄托相思的传统美食,如今却要在探照灯下验明正身
厂家节约成本的心思可以理解,但这份“节约”绝不能以牺牲消费者信任为代价
更何况,盒马作为销售平台,难道对入驻商品的包装行为毫无监管责任?
有门店员工私下透露,陈先生“跑了很多家店,不单单针对我们一家”——这话听着倒像抱怨消费者太较真
食品安全这事儿,难道不是越较真越好吗?
倘若不是陈先生多留个心眼,这些“双生日期”的月饼可能就悄无声息地送进了千家万户
类似的事件不是头一遭了
去年某知名品牌巧克力就因重复使用包装罐被消费者投诉,最终公开道歉;更早些年,还有茶叶厂家将陈茶装进新罐当春茶卖
每次都是等到消费者揭穿,企业才忙不迭地补流程、做说明
但愿这次风波后,厂家们能真正把心思放在透明生产上,而不是绞尽脑汁怎么遮掩
说到底,
月饼吃的是滋味,更是放心
当一个消费者需要拿着探照灯去买月饼时,错的究竟是他太谨慎,还是某些企业太敷衍?
月光下的团圆夜,不该让消费者在灯光下忐忑地查验食品安全——这大概是我们最基本的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