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命运,就这么直白地,像一份判决书一样摔在你面前,告诉你,一年,就只有一年了。一年之后,你所见的、所爱的一切,都会沉入一片永恒的黑暗。你会做什么?
说真的,你会做什么?是瘫倒在地,还是……站起来跑?
在加拿大,佩尔蒂埃一家就拿到了这么一份东西。它不是纸,却比任何文件都重。家里的四个孩子,除了老二雷欧,三个都被宣判了。大女儿米娅,11岁。小儿子科林,6岁。最小的劳伦特,才4岁。一种该死的遗传病,叫视网膜色素变性。翻译过来就是,他们的世界,正在缓慢地、不可逆转地,关灯。
医生们总是理性的,他们的建议也总是那么……正确。让孩子们多看看画册吧,多翻翻相册,把图像、把色彩,尽可能地塞进脑子里,当成未来的库存。
但他们的父母,塞巴斯蒂安和埃迪特,听完后,心里可能只有一个念头:去他的画册。
他们做了一个外人看来,简直是疯了的决定。一个很大胆,甚至可以说不负责任的决定。他们要带着孩子,环游世界。不是为了看,是为了把这个星球,用尽所有感官,撞进孩子们的生命里。用皮肤去感受风,用耳朵去听海,用鼻子去闻泥土和香料混合的气味。把整个世界,变成一个活生生的、可以触摸的记忆库。
这听起来像电影,对吧?但现实第一个跳出来扇了他们一巴E掌。钱呢?于是,这对夫妇开始了一场豪赌,赌上了他们拥有的一切。房子,卖了。车,卖了。所有的积蓄,全部押上。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这场旅行之后,就是一贫如洗的生活。
可命运这东西,有时候真的挺奇怪的。就在他们打算把裤腰带勒到最后一格出发时,丈夫塞巴斯蒂安公司的并购案,让他手里的股份,突然变成了一笔钱。一笔……刚好足够支撑这场疯狂冒险的钱。不多不少,就像是专门为这场与时间的赛跑,递过来的一瓶水。
即便如此,这也不是什么豪华游。一家六口人,每天的预算死死地卡在200美元。你没听错,六个人。所以,帐篷和青年旅社就是他们的移动城堡,两条腿就是最可靠的交通工具。这根本就不是一次享受,这是一场战争,一场用脚步、汗水和紧巴巴的预算,去对抗黑暗的战争。
出发前,他们让每个孩子列了个单子,不是购物清单,是愿望清单。孩子们的愿望,简单得让人想哭。
4岁的劳伦特,就想骑骆驼,再喝一杯甜甜的果汁。就这么简单。6岁的科林,迷恋火车,他想在卧铺上,听着“哐当哐当”的声音睡上一整晚。11岁的米娅,像所有那个年纪的女孩一样,梦想着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骑马,像风一样。而那个唯一幸免的哥哥,9岁的雷欧,他的愿望带着点英雄气概:冲浪,还有,近距离地看看那些电视里的野生动物。
这些愿望,成了他们的地图。
于是,这一家人的脚印,从非洲的草原,一路踩到了亚马逊的雨林。他们在土耳其看热气球升空,密密麻麻,像彩色的梦。他们在纳米比亚的沙漠里,看巨大的红日沉入地平线,把天空烧成一片火海。
在埃及,劳伦特终于骑上了比他还高大的骆驼,小手里紧紧攥着一杯果汁,那个笑容,真的,比金字塔顶的太阳还晃眼。在非洲,科林在摇摇晃晃的火车卧铺上做了个长长的梦。在蒙古,米娅的马蹄下卷起尘土,那个女孩的身影,就是自由本身。在印尼,雷欧抱紧冲浪板,第一次,他抓住了那道属于他的浪。
但这趟旅程,怎么可能只有美好。
他们被困在缆车里,整整九个小时。在那又小又闷的铁盒子里,孩子们开始害怕。这对父母,就一遍遍地讲着过去那些好笑的、琐碎的家庭故事,用声音填满恐惧。他们也经历过高原反应,父母俩就轮流守在床边,那种眼神,是爱,也是藏不住的恐惧。孩子被毒虫咬了,一家人围在一起,紧张又笨拙地处理伤口,那一刻,彼此的体温就是最好的药。
就是在这些糟糕的、混乱的、一点也不诗意的时刻,这场旅行的意义,才真正浮现出来。它超越了“看”。
在厄瓜多尔的市集里,他们不只是看那些五颜六色的水果,妈妈会拉着孩子的手,去摸,去感受果皮上粗糙或光滑的纹理,然后凑上去,深深地闻。在蒙古包里,他们会趴在草地上,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去听,听马蹄声由远及近,听风刮过草原的声音,那是一种有形状的声音。
这不再是为了储存视觉记忆。这变成了,为生命,留下最亮的底片。一种全感官的、立体的、带着温度和气息的底片。在亚马逊雨林深处,母亲埃迪特甚至对着原始部落的成员,坦白了自己内心所有的脆弱和害怕。她也需要治愈。这场旅行,同样也是父母的一场救赎。
后来,这个故事被奥斯卡获奖团队拍成了纪录片,《与世界的最后一眼相遇》。它拿了艾美奖,感动了无数人。影片里,每一帧画面都美得像一首诗,但比画面更动人的,是这个家庭本身散发出的光。
它用一个这么极端的故事,其实在问我们每个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问题:当你知道有些东西注定要失去时,你打算怎么度过你还“拥有”它的那些日子?
旅程快结束的时候,小儿子科林说了一句话,他说:“回家后的生活,也是一段新的旅程。”
他才那么小,就已经坦然了。因为过去这一年,他的父母没有教他如何畏惧黑暗,而是带着他,把整个世界的光和热,都装进了心里。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不会面临失明这种残酷的命运。但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停地失去。时间,青春,健康,身边的人。佩尔蒂埃一家的故事,就像一记重锤,它提醒我们,别总等到快看不见了,才想起来去看世界。生命的质量,从来不是由你拥有光明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的,而是看你,是否真的用心,去感受过那些闪闪发光的瞬间。
也许,这才是我们对抗人生无常,唯一能握在手里的,最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