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没去成北京看阅兵,中天记者去了,这事有点意思

馆长没去成北京看阅兵,中天记者去了,这事有点意思。9月19号那天,台湾的馆长在他节目里说了个事。他说看到中天的一个女记者何橞瑢去北京了,他祝她顺利。然后他说自己去不了。原因很简单,没人通知他,没有正式的通知,他就没法提前订机票和酒店。所以他决定到时候在网上看93阅兵直播。我刷手机看到了这个新闻。朋友给我发了个截图,就是馆长说话的那段原话。我俩聊了聊这事。我朋友说,这个何橞瑢能去,肯定是因为她拿到了邀请。这种大的活动,尤其阅兵,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得有官方的邀请函才行。没收到正式通知,基本就没戏。我查了下以前的事。2015年那次抗战胜利纪念阅兵,台湾那边也有人被邀请去了。但那会儿和现在情况不太一样。这几年因为疫情,两边跑来跑去麻烦多了,手续也更严了。听说就算现在开放了,有些看不见的条条框框还在。馆长说只能看直播了。现在网上看直播可比以前方便太多了。记得2019年看国庆直播,画面就挺清楚的了。现在用了5G,直播效果更好,看得更真。大家都在网上看,还能发弹幕聊几句,感觉和以前坐家里看电视完全不一样。我想到个问题。为啥有的台湾媒体人能去,有的比如馆长这种网红就去不了?可能跟身份有关吧。何橞瑢是正规新闻台的记者,馆长虽然粉丝多,但算网络主播。这种大型正式活动,可能更倾向邀请传统媒体的人?或者里面还有点别的我们不知道的门道?反正这事挺敏感的。最近台海那边气氛不是特别好。两边交流好像比以前卡得更严了。民间的人要过去,不管是记者还是其他人,批不批、怎么批,上面肯定看得更紧。馆长没收到通知,可能也跟这个大环境有关系。网上不少人讨论这事。有人说谁被邀请谁没被邀请,这事本身就挺有说道的。感觉像是个信号或者某种暗示。也有人觉得就是想多了,可能就是安排不过来而已。听说福建那边和一些台湾的自媒体在试着合作搞联盟,说以后沟通能顺畅点。还有人提什么用区块链技术搞电子邀请函,省得寄来寄去麻烦。还有人说以后搞个元宇宙,大家直接虚拟世界里参加活动算了。这些听起来有点远,但谁知道呢,技术发展快。说到阅兵,它纪念的是抗战胜利。这个事,台湾那边也有类似的活动,比如台北忠烈祠的春祭。两边纪念的方式不一样,但纪念的是同一批人吧。不过年轻一代对这事的了解和感受,可能跟老一辈差很多了。媒体人现在角色也在变。像馆长这样的网红,影响力很大,说话很多人听。何橞瑢作为记者,代表的是她背后的电视台。他们的行动,有时候会被放大来看,当成某种风向标。馆长最后说,反正不管怎样,93号那天他在网上看直播。我也打算看看。那天开电脑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