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余额能转给家人?一招教你轻松搞定,老李的“省心账本”火了

“爸,你那医保卡里还有钱吗?要不我帮你转点过来,买药方便!”

“闺女,这钱怎么还能转?真的假的,不会又是骗人的吧?”

最近,老李和女儿在电话里的这段对话,让不少中年朋友也跟着好奇起来:医保个人账户的钱,现在真的能跨省、跨地区给家人用了?

其实,这事还真不是小道消息。2025年刚出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其中异地养老、子女分居成常态,“家庭共济”成了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以前咱们手里的医保卡,只能自己用,还得看是不是在一个省里参保,要是孩子在外地工作、老人留守家乡,那些卡上的余额就只能干瞪眼。现在好了,有了新政策——只要参加职工医保、有富余资金,无论亲人在新疆还是广东,都可以把自己的医保余额直接转到他们的账户上。

说白了,就是国家开通了个叫“医保钱包”的功能。这玩意儿听着新鲜,其实操作起来比抢红包还简单:手机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一步步按提示开通钱包,然后选择‘钱包转账’,填好收款人的信息(别忘记提前让对方也开个钱包),输金额,人脸识别一刷——大功告成!一次最多2000元,每天三笔,还有限时操作(晚上十点后就歇业),安全性杠杠的。

不过可别高兴太早,并不是全国所有地方都同步上线。有些城市像山东滨州、河南郑州、新疆乌鲁木齐已经走在前头,但有些地方还得再等等。如果想查自家那片有没有这个功能,在APP上一查便知。不然辛辛苦苦折腾半天,发现“不支持”,那可真够糟心。

有人可能会问:“这政策到底有啥用?”举个身边例子吧,我邻居王阿姨,今年75岁,一个人在河北农村住,她儿子远在四川成都打拼。以前王阿姨生病买药,总怕花光自己那点养老金,也不好意思总找孩子要钱。但自从有了这个功能,她儿子的账户每月都能直接划拨几百块进她的医疗钱包,看病买药再不用犯愁。“这下是真正一家人共济啦!”王阿姨逢人就夸,“我孙女以后万一感冒发烧,也不用愁没钱抓药。”

据民政部白皮书统计,截至2025年,全国已有超过1200万人次通过该渠道实现家庭成员间医疗费用互助,大大提升了一线城市和农村之间资源流动效率。而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研究表明,这项改革极大缓解了空巢老人、小城镇居民看病难的问题,让社会保障更接地气、更温暖。

当然,好政策也需要细致落实。有网友吐槽:“为啥每天只能三笔,还不能多一点?”其实这是为了防止有人钻空子,把医疗保险当理财产品乱倒腾。另外,如果被转账的人没及时接收,那笔钱第二天自动退回原主,也算是给大家多加一道保险锁。

说到底,这种创新背后,是政府希望把沉睡的钱盘活,让它真正服务于百姓健康需求,而不是躺在那里吃灰。这对于异地养老、高频迁徙的新市民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一位78岁的退休老师张伯说得妙:“以前觉得银行卡才自由,现在连看病的钱都能‘走南闯北’,时代变啦!”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你愿意让自己的医保存款帮助父母或孩子吗?如果你的城市还没上线,你会催促相关部门尽快推进吗?#百家号银发科技# 关联‘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百科词条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