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模型备案?如何申请生成式人工智能上线备案号?

一、什么是“大模型备案”

大模型备案,全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上线备案”,是我国对面向境内公众、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生成式AI服务(如大语言模型、文生图、虚拟人直播等)实行的强制性合规制度。其核心目的有三点:

1. 安全性——防止模型生成违法、不良或歧视性内容;

2. 合规性——确保数据来源、算法逻辑、用户协议均符合现行法规;

3. 透明性——让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知晓模型能力、使用场景和潜在风险。

二、谁必须做、谁可以不做

必须做:自研模型或对已备案模型进行二次训练/微调,且面向公众开放的服务。

可以不做:仅内部使用、直接调用已备案第三方API且不二次开发、面向极少数B端客户的服务。

大模型备案欢迎咨询

三、如何申请“上线备案号”——全流程七步走

1. 确认需求

与属地省级网信办电话或当面沟通,明确模型是否落入备案范围,领取最新版《大模型上线备案申请表》。

2. 准备材料

• 《大模型上线备案申请表》(模型名称、功能、适用人群、服务范围等);

• 安全自评估报告(训练数据合法性、内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 模型服务协议(用户条款、权责边界);

• 语料标注规则(标注目标、方法、质量指标);

• 敏感关键词拦截库(不少于1万条,且可持续更新);

• 评估测试题集(生成内容题、拒答题、非拒答题各若干,需覆盖高风险场景)。

3. 内部评估

技术团队跑通安全测试,准备测试账号与测试环境,确保可随时供监管方线上抽检。

4. 省级初审

将纸质及电子版材料连同测试账号提交给属地网信办。初审周期一般4–6周,若材料或模型有问题会退回修改。

5. 技术测试

省级网信部门组织接口安全、内容合规、关键词拦截、攻击渗透等现场或远程测试。

6. 中央复审

省级通过后,全部材料上报中央网信办。复审侧重国家安全、社会影响和伦理风险,周期约1–2个月。

7. 公示与领证

复审通过即获得唯一备案号,国家网信办统一公示。企业需在网站、App、小程序等显著位置悬挂备案号并附带公示链接。

四、时间节点与后续义务

• 整体耗时:材料充分的前提下4–6个月;若需多轮补正,可能延长至8个月。

后续义务:重大版本更新须重新备案;每月配合监管部门的常态化安全测试;持续更新关键词库与拒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