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羽绒服检测的中国国家标准 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
该标准是评价羽绒服质量最核心、最先进工艺的技术依据,于2021年发布,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替代了旧版GB/T 14272-2011。
标准核心内容概述
核心填充物质量指标(这是羽绒服检测的重中之重)
这些指标直接决定了羽绒服的保暖性、蓬松度和价值。
含绒量(Down Content)
定义:绒子和绒丝在羽毛羽绒中的含量百分比。重要性:含绒量越高,保暖性越好,价格越贵。标准要求明示含绒量,且偏差不能超过-3%。例如,标称90%含绒量,实测结果不得低于87%。
绒子含量(Down Cluster Content) - 【新版重大变化】
定义:绒子在羽毛羽绒中的含量百分比。重要性:这是新标准最关键的修改之一。 旧标准使用“含绒量”(包括绒子和从绒丝上脱落的绒丝),而新标准用“绒子含量”来标称,更能真实反映羽绒的保暖核心成分(因为绒子是朵状的,保暖性极佳;而绒丝是丝状的,保暖性差且易钻绒)。现在品牌多元化标注“绒子含量”。同样,允许偏差为-3%。
蓬松度(Fill Power)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羽绒羽毛所能保持的体积大小。重要性:衡量羽绒保暖性能的核心指标。 蓬松度越高,羽绒所固定的空气层越厚,保暖性就越好。高端羽绒服都会标注蓬松度(如600FP, 700FP, 800FP)。
耗氧量(Oxygen Index)
定义:在特定条件下,消耗100克羽绒羽毛中的有机物所需氧的毫克数。重要性:重要的卫生和安全指标。 耗氧量高,说明羽绒在清洗消毒过程中处理得不好,残留的微生物、有机物多,容易引起异味和过敏。标准规定了上限值(≤10.0 mg/100g)。
浊度(Turbidity)
定义:羽绒羽毛水洗液的清澈程度。重要性:同样是卫生指标,反映羽绒的清洁度。浊度高说明油脂、灰尘等杂质多。标准规定了上限值(≤500 NTU)。
残脂率(Fat Content)
定义:羽绒羽毛中残留的脂肪百分比。重要性:适量的脂肪能使羽绒柔软有弹性,但过高容易产生异味且不易清洗。标准规定了范围(0.3% - 1.5%)。
气味(Odor)
重要性:羽绒不应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分为0级(无味)、1级(极微弱)、2级(微弱)和3级(明显异味)。合格品需达到2级或以上。
微生物状况
检测项目:嗜温性需氧菌、粪链球菌、亚硫酸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沙门氏菌。重要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标准严格规定了菌落总数和致病菌的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