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都快七十了,还得学智能手机?”吴阿姨一边摇头,一边感叹,“现在好了,去银行办社保,比买菜还方便!”今年夏天,在福建邵武市,40家金融网点突然成了全城最火的“新地标”。一场关于老年人如何更轻松办理养老保险的改革悄然展开——有人欢喜,有人质疑:这真能解决老人们的烦心事吗?
让社保和金融握手言和,到底图啥
先别急着点赞,也别忙着吐槽。咱们先来看看,这场所谓的“社银合作”,到底是怎么回事?过去,不少像吴阿姨这样的老人,为了一张资格认证证明,要么等孩子回家帮忙,要么跑断腿找村干部。智能手机成了拦路虎,小程序、验证码,说起来容易,用起来难。
而如今,邵武市把26个农商行网点、14个邮政网点全部改造成了可以办理参保登记、待遇申领等6项高频业务的“社保服务站”。只要推开银行门,就能“一刻钟办完事”,不再需要跨区奔波。据2025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其中近四成老人表示对数字化政务存在明显障碍。这组数据直接戳中了痛点:便民服务不能只顾年轻人的速度,更要照顾老人的步伐。
流程精简不是口号,是实打实的人情味
有人问:“是不是只是换个地方排队?”其实远不止如此。邵武市专门制定标准化手册,把原本复杂繁琐的一堆流程压缩到极致,实现群众即来即办。不仅如此,他们还拍摄微课堂、小视频,在社区贴满宣传海报,让大家都知道哪里能最快解决问题。
更关键的是,每一个窗口背后,都有经过培训的小伙子小姑娘,他们不仅懂业务,还会耐心解答各种疑问。“我们专门请银行员工参加培训,就是怕他们遇到不会用手机的大爷大妈时,不会一句‘您自己操作’就把人打发走。”据民政部白皮书(2025)披露,目前全国适老化改造项目中,“线下帮代办”需求增长率高达38.7%,足见这一举措切中了现实所需。
乡镇覆盖率100%,数据背后的温度
半年时间里,这40家金融网点已经为850多位群众提供过服务,全市乡镇覆盖率达到100%。资格认证通过率提升至94.22%,这个数字看似冰冷,却代表着无数家庭省去了奔波之苦。有些事情,看似不起眼,但对于那些腿脚不便或子女常年在外打工的老人来说,就是幸福感的大提升。
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研究表明,高效便捷且具备适老特性的公共服务模式,可以显著降低因信息孤岛导致的社会焦虑与隔代矛盾。而邵武试水成功,无疑给其他城市做出了榜样——不用动辄喊口号,也无需铺天盖地造势,只需一步步扎实推进,就能让好政策落地生根。
适老化升级,还差哪一步?
当然,再好的举措也不是万能药。有网友调侃:“以后是不是连取钱都得带上身份证+脸部识别?”其实,目前很多银行柜台已经考虑到行动不便者设立绿色通道,还有志愿者现场协助。但真正做到让每位老人安心无忧,还有不少细节值得琢磨,比如轮椅通道是否畅通?听力障碍人士有没有专属提示?这些都是未来优化方向,也是国家层面不断推动《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的原因之一。(国家统计局核准)
当政策遇上生活琐碎,才算真正接地气
想象一下78岁的李伯,他刚做完浴室防滑改造,又在自家附近邮储银行顺利完成养老金领取手续。这种“小确幸”,就是社会治理进步最真实的注脚。比起花哨的新词儿,人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父母、亲友是不是也能享受到这样的便利。不出远门、不求人、不受气,这才是现代养老保障该有的人情味!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如果你的父母也曾为一纸证明跑断腿,你觉得这种金融+社保的新模式真的管用吗?有没有什么细节你希望政府继续完善呢?#百家号银发科技#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