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正式量产:当下显锋芒,未来转舵闯全球

你敢信吗?中国刚量产的首款隐身舰载机歼 - 35,就被美国媒体泼冷水,说它活不过 2030 年,到时候就得被咱们自己的六代机歼 - 50 取代。可另一边,沈飞那座 28 万平方米的超级工厂里,多架还没上色的歼 - 35 正排着队等着出厂,生产线转得比谁都快。这事儿就有意思了,这款战机到底是匆匆过客,还是藏着什么大招?

要说歼 - 35 的本事,真不是吹的。作为咱们航母战斗群里头一款能隐身的舰载机,它一量产,就把西太平洋那块被 F-35 垄断的地盘给撕开了个口子。央视都拍到了,生产线正忙着装带钩子的歼 - 35,明摆着是给福建舰的电磁弹射量身定做的。以后三艘航母分工也清楚:辽宁舰继续用歼 - 15T,山东舰混着用歼 - 15T 和歼 - 35,福建舰就全换成歼 - 35。这么一咱们航母的隐身战斗力,这才算是真正起步了。

论打仗的能耐,歼 - 35 更是看着像中型机,实则有重型机的底子。最大起飞重量能到 30.8 吨,换个涡扇 - 19 发动机,还能再涨 5 吨。挂弹能挂 8 吨,能飞 1300 多公里,雷达能瞅到 250 公里外的东西,周围 360 度的情况都能监控到。跟美国的 F-35C 比,俩发动机更靠谱,自家产的东西也没那些跨国生产的质量破事儿。就这实力,怎么看也不像个只能活五年的主儿。

它能这么快量产,秘诀就在于会 “抄作业”。歼 - 20 那些成熟的技术,比如隐身设计、雷达系统,它直接拿来用,研发成本砍了一大半。这么一来,它的价格就香了,7500 万美元一架,也就 F-35 的六成。而且换任务模式 15 分钟就搞定,每天三个人就能维护好,比 F-35 省不少人力。这种性价比,军贸市场上能不抢手吗?

不过压力确实有,而且来自咱们自己人。去年 12 月 26 日,六代机歼 - 36 和歼 - 50 一起首飞了,计划 2030 年前就能服役。歼 - 36 长得跟飞翼似的,能指挥一群无人机;歼 - 50 则更灵活,空战本事强。关键是,歼 - 35 比歼 - 20 晚服役了七年,而咱们航空工业为了不再犯 “五代机断档” 的错,把六代机的研发时间压得特别短,这么一挤,歼 - 35 的量产黄金期就被压缩到五年左右。美国媒体猜,2030 年后,咱们可能就自己用歼 - 36 和歼 - 50,歼 - 20 慢慢停产,歼 - 35 专门卖国外。

但沈飞早就想好了后路。那座 28 万平方米的超级工厂,差不多有 39 个足球场大,生产线是脉动式的,每三天就能造出一架。按这速度,2026 年一年就能造 80 到 100 架,加上歼 - 20 的产量,咱们一年能造 200 架五代机,差不多一天半架。

国际上早就等着了。巴基斯坦、埃及、泰国都明说了想买,阿联酋更是把它当成替代 F-35 的首选。沙特在珠海航展扔了几十亿美元,看着就像要下单的样。咱们还搞了个 “战鹰银行”,能租着买,东南亚已经有六个国家下单了。

所以说所谓的 “被淘汰”,其实是换个地方发光。就像美国的 F-16,美军 2005 年就不买了,但洛马靠着卖国外,到现在还在造,为了产能还挪了生产线。歼 - 35 以后也会这样,从咱们海军的主力,慢慢变成全球卖五代机的大户。

以前咱们卖战机总差点意思,歼 - 10CE 出来太晚,抢不过 F-16;“枭龙” 性能又不够顶尖。但歼 - 35 不一样,跟 F-35 差不了多少,还便宜三分之一,正好能填补市场上平价五代机的空当。2030 年后,歼 - 36、歼 - 50 成了咱们的主力,歼 - 35 大概率会成为很多国家能买到的最好五代机。

歼 - 35 的故事,就是咱们航空工业进步的缩影。用一款战机让海军有了隐身能力,用成熟技术压低成本,还能提前布局国际市场应对换代。对咱们海军来说,它是走向远海的钥匙;对全球军贸市场来说,它可能会打破美俄的垄断。这种一边服役一边规划未来的节奏,说明咱们造战机早就不是跟着别人跑,而是自己说了算。正如老话说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歼 - 35 或许会被后浪拍在沙滩上,但它会在沙滩上开出另一朵更艳的花。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