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民国“黄金十年”,是指1927年至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治下的“中华民国”,据说是“果粉们”仰慕不已的十年高速发展时期。一些民国剧中,少爷小姐的悠闲生活、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喧嚣以及“夜上海”的纸醉金迷等,令“果粉们”神往不已。真实的“黄金十年”期间,虽然确实有一些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但整体科技与工业水平并没有得到提升,经济增长也并不明显。一个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军备不行,例如海军方面,不要说跟欧洲强国比,就连一些小国也比不了,例如南美国家阿根廷。
虽然上世纪30年代的阿根廷人口不过1500万,但其海军实力并不弱,甚至在规模上远超网友们的想象!当时阿根廷海军主要由2艘“里瓦达维亚”级战列舰,4艘“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2艘“五月二十五日”级重型巡洋舰,1艘“阿根廷”号轻型巡洋舰,7艘“布宜诺斯艾利斯”级驱逐舰,2艘“丘鲁卡”级驱逐舰,3艘“门多萨”级驱逐舰,4艘“卡塔马卡”级驱逐舰和3艘潜艇构成。
其中2艘“里瓦达维亚”级战列舰由美国建造,分别于1914和1915年完工,命名为“里瓦达维亚”号和“莫雷诺”号,标准排水量27900吨,满载排水量30600吨,配备6座双联装305毫米/50倍径主炮、12门152毫米/50倍径副炮、16门102毫米/50倍径副炮,在上世纪初期属于世界一流。1924~1925年经过现代化改造后,一直使用到上世纪50年代才退役。
4艘“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建造时间较早,是19世纪末向意大利订购的,在当时属于世界一流的装甲巡洋舰,之前多篇文章跟大家介绍过,这里就不多说性能数据了。阿根廷海军从19世纪末一直使用到现代化的“五月二十五日”级重型巡洋舰服役后,才陆续退居二线。“加里波第”级的实力跟1937年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装甲巡洋舰一个级别,当时民国海军没有一艘军舰能单挑“出云”号。
“五月二十五日”级重型巡洋舰则是为了取代“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而建造的,是阿根廷1926年海军扩充计划的一部分,阿根廷在当年展开招标,最终意大利的奥托公司赢得了合同。奥托公司的设计基于本国的“特伦托”级重型巡洋舰,不过是缩小版,船型也为了适应大西洋海况做了修改。“五月二十五日”级标准排水量6800吨,满载排水量9000吨,配备3座双联装191毫米/52倍径主炮和6座双联装105毫米/45倍径副炮,还有高射炮、鱼雷和舰载机,综合性能在上世纪30年代比较先进。虽然吨位比条约型重巡小,但对于阿根廷海军来说足够用了。“五月二十五日”级原本计划建造3艘,后来只建成了2艘。
至于“阿根廷”号轻型巡洋舰,算是第3艘“五月二十五日”级取消后的补充,由英国维克斯-阿姆斯特朗造船厂负责建造,设计基于英国20世纪30年代的“林仙”级条约型轻巡。与上世纪40年代民国海军的“重庆”号轻型巡洋舰同款,但吨位更大、武备更强,“重庆”号是“林仙”级的4号舰,原名“曙光女神”号。“阿根廷”号标准排水量6500吨,满载排水量7500吨,配备3座三联装152毫米/50倍径主炮,而“重庆”号只有3座双联装152毫米/50倍径主炮。
至于驱逐舰方面,“布宜诺斯艾利斯”级驱逐舰其实就是英国G/H级驱逐舰,标准排水量约1400吨,满载排水量接近1900吨,主要配备4门120毫米/45倍径主炮和2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丘鲁卡”级驱逐舰和“门多萨”级驱逐舰则是英国“斯科特”级驱逐领舰的复制品,标准排水量约1600吨,满载排水量超过2100吨,主要配备5门120毫米/45倍径主炮和2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卡塔马卡”级驱逐舰则比较老旧,是一战前德国建造的,标准排水量约1000吨,主要配备4门102毫米/45倍径主炮和4具单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说完了阿根廷海军主要舰只,再看看同时期的民国海军主要舰只有什么。抗战前民国海军的总吨位不过6万吨上下,最大的军舰是建造于19世纪末的“海圻”号防护巡洋舰,满载排水量只有4500吨,主要配备2门203毫米/45倍径主炮和10门120毫米/45倍径副炮,都是19世纪末的老炮。其次是2艘“海容”级防护巡洋舰,由德国造船厂建造于1898年,满载排水量2950吨,主要配备3门150毫米/40倍径主炮和8门105毫米/40倍径副炮。再其次是2艘“肇和”级防护巡洋舰,由英国造船厂建造于1909年,1913年服役。满载排水量2750吨(二号舰“应瑞”号要小一些),主要配备2门152毫米/50倍径主炮和4门102毫米/50倍径副炮。
排水量超过2000吨的军舰,还有2艘“宁海”级轻型巡洋舰。“宁海”级比较新,是民国“黄金十年”期间建造的,算是民国最好的军舰了。不过“宁海”级满载排水量才2500多吨,主要配备3座双联装140毫米/50倍径主炮和6座单装76毫米高射炮,此外还有2座双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和2架水上飞机。不过说是轻巡巡洋舰,其实本质只是海防舰,因为最大航速只有23节,在上世纪30年代实在太慢了。
PS:民国还造过一艘“逸仙”号轻型巡洋舰,满载排水量1650吨,最大航速只有19节,主要配备1门150毫米/50倍径主炮和1门140毫米/50倍径主炮,还有数门高射炮,但这其实就是大号炮舰。
民国海军2000吨以上的军舰就是以上这7艘巡洋舰,其中5艘还是前清时期的,其他军舰大多是几百吨级的炮舰,并且不少炮舰也是前清时期的,至于一战、二战中那种高航速驱逐舰则一艘也没有。跟同时期的阿根廷海军对比可以发现,在吨位上民国海军连人家的零头都没有,在质量上更是相差悬殊,整体实力完全不是一个层次。民国“黄金十年”在海军上的最大投入就是2艘“宁海”级轻型巡洋舰,其他虽然有宏伟的发展规划、但未付诸实施,当然也根本没有财力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