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雇13年食堂员工,老板称省钱,阿姨:先结四千万房租

“陈总,咱们先把账目理清楚吧。”

“这到底是什么账?”

“这栋楼的房租,你们已经拖了三个月没交了,总共是四千万呢。”

陈总的面色在一瞬间变得比墙壁还要苍白。

这是一幕发生在星海科技公司食堂里的事,令人没想到的是,那位即将被辞退的阿姨竟然说了这样的话。

周五下午两点半,星海科技公司地下一层的餐厅里还飘散着午饭的香味。

张阿姨在水槽旁,手里握着海绵刷,正忙着洗最后几件碗盘。

热水从水龙头流出,冲洗掉盘子上的油渍,发出轻微的流水声。

她今年五十多岁,个子不算高,却非常健壮,行动敏捷,一点也不输年轻人。

十三年前,她第一次来到这个食堂时,这里还只是一个简陋的员工用餐地方。

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食堂,能够同时供三百人吃饭。

人事经理王芳穿着细高跟鞋,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从电梯里走了出来。

她的脸上挂着那种经过无数次练习的职业性微笑。

“张姐,您忙完了?”

王芳的声音很温柔,像是在哄小孩。

张阿姨抬起头来,手里还戴着黄色的橡胶手套。

“还有几个锅需要洗。”

她回答得简洁明了,不啰嗦。

王芳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没有别的同事在旁边。

"张姐,咱们找个地方说说话吧。"

张阿姨放下刷子,摘下手套,挂在了水池边上。

"就在这儿说了,有什么事情?"

王芳的笑容有点僵硬。

“咱们公司有个事儿想跟你商量一下。”

她打开文件夹,拿出一张打印好的通知书。

公司决定把食堂外包给其他公司管理,你的劳动合同将在本月底到期后不会续签。

说完这句话,王芳马上把目光移开,不敢直视张阿姨的眼睛。

张阿姨的脸色没什么大变,就像听了个平常的上班指示。

这是为什么呢?

王芳开始念她事先准备好的答案。

主要是为了提高食堂的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我们引入了专业的餐饮服务商。

这样可以给员工提供更多的餐食选择。

张阿姨点点头。

“我懂了。”

四个字,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王芳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反应,她准备的一番安慰话也说不出口了。

张姐,你放心,这跟个人没关系。

大家都知道你工作做得非常好,人人都很认可。

张阿姨又戴上了手套。

“没什么意见,既然公司已经决定了,就这样吧。”

她转过身,继续洗锅,水声又响了起来。

王芳松了一口气,事情比她想象的要顺利得多。

好的,具体的交接和补偿细节,我们下星期再仔细商量。

“明白了。”

张阿姨没有回头,直接回答了。

王芳急匆匆地走出食堂,高跟鞋在地面上敲打出一阵阵清脆的声音,渐渐远去。

张阿姨继续在洗那只大铁锅,她的动作依旧认真而仔细。

她在这个食堂工作了整整十三年,从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慢慢变成了大家口中的“张妈”。

每天早上五点,当城市还沉浸在黑夜中时,张阿姨都会准时来到公司楼下。

保安老王总是第一个见到她的人。

“张姐,您又这么早来了。”

“习惯了,改不了。”

同样的简短对话已经持续了十三年。

每天五点半,张阿姨都会拿着饭卡走进食堂,开始一天的工作。

看看冰箱里有什么食材,数数昨天剩下的调味料,想想今天要做些什么菜。

她得给五百多名员工准备午餐,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我们应该在七点半之前准备好所有的早餐。

做豆浆要先在头一天晚上把豆子泡上,第二天早上用豆浆机磨豆煮豆浆。

做包子要先和面,让面醒醒,然后调馅包起来,最后放到蒸笼里蒸熟。

炸油条时要注意油的温度,做到外皮金黄酥脆。

煮粥时要先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慢慢炖煮,直到粥变得软糯香甜。

早上八点,工人们一个接一个地来到餐厅吃早饭。

小李是研发部的程序员,身材瘦高,总是半睡半醒地走进食堂。

“张妈,给我来两个肉包子,一杯豆浆。”

“来吧,多吃点,你太瘦了。”

张阿姨总能记得每个常客的喜好和习惯。

小李不喜欢香菜,每次打饭时都会小心避开。

王总监身体不太舒服,医生说要少吃盐和油。

“张妈,给我来点简单的。”

“明白,特意为您准备了白粥和素菜。”

公司财务部的小张来自重庆,特别喜欢吃辣的食物。

“张妈,今天有辣的菜吗?”

“肯定有,我们的川味回锅肉,绝对够味儿。”

张阿姨把这些细节都记在心里,从来不会搞错。

在五百多名员工中,她几乎能叫出大多数人的名字,还了解他们的个人喜好。

上午十一点半,饭堂进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

公司里的同事们从不同楼层来到食堂,队伍排得老长了。

“张妈,今天有啥好吃的?”

红烧肉、糖醋排骨、宫保鸡块、麻婆豆腐,这些都是很受欢迎的家常菜。

张阿姨总能迅速说出每道菜的名字和特点。

红烧肉是食堂的招牌菜,每次上菜都供不应求。

张阿姨采用的是家传的烹饪方法,挑选了优质的五花肉,肥瘦搭配得非常好。

先用滚水去掉血水,再用冰糖炒成棕红色。

加点生抽和老抽给菜上色,再倒点儿料酒去除腥味。

放入葱段、姜片、八角、桂皮和香叶。

先用小火慢慢炖煮一个小时半,然后再用大火收汁。

烧出来的红烧肉颜色漂亮,红红亮亮的,吃起来软糯可口,肥肉部分也不油腻。

“张阿姨,你能教我怎么做这道红烧肉吗?”

很多年轻职员常有这样的疑问。

就是全心全意地去做,没有其他窍门。

张阿姨的回答总是那么实在。

但大家都明白,说说“用心”容易,做起来却需要十几年的功夫。

中午休息的时候,不少员工都不着急回到办公室。

大家围着张阿姨聊天,就像围着自家妈妈一样亲切。

“张阿姨,您家孙子现在能说话了吗?”

“挺机灵的,昨天还跟我视频聊天了。”

提到孙子,张阿姨的眼睛总是亮晶晶的。

"什么时候拿来让我们看看呢?"

“那小家伙太调皮了,怕影响大家的工作。”

“张阿姨,您儿子现在是干什么工作的?”

银行里特别忙。

张阿姨从不多说家里事,但她的语气里流露出满足。

大家也很乐意跟她分享日常生活。

“张阿姨,我昨天去相亲啦。”

“你看看,这个姑娘还不错吧?”

“还不错,就是稍微高了一点。”

个子高低没关系,关键是要有好的品行。

张阿姨总是给这些年轻人最实在的建议。

“张妈,我打算换个工作了。”

“想好了吗?现在找工作不容易。”

“已经想好了,这里的空间有限。”

“那你就去吧,年轻人应该多去尝试新事物。”

她见过很多人来来往往,但从来不因为员工离开而生气。

下午两点多,食堂又恢复了平静。

张阿姨开始准备晚餐的食材。

虽然吃晚餐的人不多,但她从不马虎。

切菜、洗菜、调味,每一个步骤都要仔细处理。

晚上五点半,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

大约有五十位员工会在公司共进晚餐,大多是加班的同事。

“加班真不容易,记得多补充点营养。”

张阿姨经常这样告诉那些加班的员工。

晚上八点,张阿姨才开始打扫整个食堂。

所有的餐具都需要清洗干净,然后消毒烘干。

厨房里每个地方都要清理干净,不能留一点食物渣子。

地板擦得锃亮,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

需要整理冰箱,为明天的饭菜提前准备好食材。

家里的水、电、气要检查一下,别忘了把门窗都锁好。

这套工序她做了四千多次,每次都很认真。

陈总位于大厦最高层的办公室,拥有整个商务区最棒的景色。

他很少下楼走动,也很少主动跟普通员工打招呼。

在他看来,员工就是开支,能少花一点就少花一点。

陈总现在已经四十八岁了,从一线业务员做起,花了二十多年才走到今天的位置。

他坚信只有严格控制成本,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一天下班的时候,陈总在办公室接到了一位朋友的来电。

“老陈,听说明年你们公司发的奖金挺多的。”

"还可以,主要是管理得当。"

陈总在办公室里常常大声讲话,这样让他觉得自己很有权威感。

“我们最近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

“说的是哪个决定?”

“不再雇用食堂的阿姨后,一个月能节省八千元的工资。”

电话那边传来惊讶的声音。

“一位工作了十三年的老员工竟然辞职了?”

做生意的时候不能讲感情,该断就断。

陈总说话时显得很自豪。

“一年省下十万,真值得。”

员工的感情是虚的,真正有价值的是他们的工资。

这时,张阿姨恰好路过楼上,发现陈总的办公室门没关紧。

她听到了他们的谈话,脚步也随之缓缓停住了。

当老板就得有决断力,不能太慈悲。

陈总继续在电话里吹嘘着自己的“管理智慧”。

张阿姨在门口站了好一会儿,脸上的表情变得越来越严肃。

十三年的努力工作,在老板那里变成了“该砍就砍”的开支。

她没敲门,也没进去吵,只是默默地走了。

电梯里,她看着自己在金属门上的倒影,表情很平静。

周一早上,公司里突然传开了一个消息:张阿姨被辞退了。消息像一阵风一样,很快传遍了每个角落。同事们议论纷纷,大家都感到有些意外。

员工们一听说消息,就都跑向了食堂。

“张妈,真的要离开了吗?”

小李的眼睛有些红红的,说话时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

公司打算把食堂外包,我的合同也到期了。

张阿姨的回答很 calm,就像是在谈论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这太不合理了,您在这里工作了十三年。”

年轻同事们显得非常不满。

工作就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公平不公平之说。

张阿姨嘴里不停地说着话,手上也没停下她的工作。

“我们要去找领导反映问题。”

“是的,有了这么多人的支持,公司一定会重视的。”

大家伙儿心里憋着一股劲,都想帮张阿姨讨个说法。

“再见,没用的。”

张阿姨摇摇头。

而且这样做只会给你们带来麻烦,不值得。

“有什么困难,我们都不会怕。”

小李说话时声音非常有决心。

反正,大家一起停工也不过如此。

财务部的小张也加入了支持的行列。

“情况更糟了。”

张阿姨的态度特别果断。

你们还处在事业的起步阶段,工作很重要,别因为我耽误了你们的发展。

张妈,您以后打算去哪儿上班呢?

有人提出了最让人关心的问题。

“还没决定好,先放松一下再说吧。”

张阿姨说话时显得很轻松,但大家都能听出她内心的无奈。

五十多岁的年纪,找工作确实不容易。

“要不要给您介绍个工作?”

我朋友家新开了一家餐厅,肯定需要像您这样的大厨。

大家伙儿都积极表态,说愿意搭把手。

谢谢大家的好心,回头再聊。

张阿姨听了之后心里暖暖的,不过她没有马上点头同意。

中午吃饭时,不少员工都舍不得离开食堂。

他们围着张阿姨,就像小时候围着奶奶一样。

“张阿姨,真舍不得您离开。”

“没有您,这里就没了原来的味道。”

你做的红烧肉,别人可模仿不来。

张阿姨的眼睛有些湿润,但她很快就平静下来了。

你们这些孩子,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新来的师傅肯定比我强,年轻人有新点子。”

下午一点,陈总来到食堂。

他平时很少下楼,今天是特地来看看的。

看到张阿姨还在正常工作,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你看,这就是专业精神。”

他对身边的助手小王说道。

“说去就去,干脆利落。”

这句话讲得既不太大声也不太小声,刚好能让周围的人听到。

张阿姨假装没听到,继续整理调料架。

将这些瓶子和罐子按照种类和颜色分开来摆放。

有些员工就是爱计较,食堂阿姨也不过如此。

陈总的声音变得更大了。

小王心里虽然不同意,但还是适时地点头附和。

“陈总,您的决策非常正确。”

当然,我干这行这么多年了,见过的东西多了去了。

陈总很享受这种被夸的感觉。

“必须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不能手下留情。”

在场的同事们听后,个个表情都不太好。

但是没有人敢当面反驳,毕竟陈总是老板。

到了下午两点半,陈总再次走进食堂。

这次他接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电话。

他在人多的地方接电话,总是显得自己很忙,很重要。

“嘿,老李,最近生意咋样啊?”

陈总的嗓门比平时响亮多了。

我们这里一切都好,刚刚做出了一项重要的决定。

电话那头显然问了什么问题。

合理安排人员,提升工作效率。

陈总用简单的商业语言回答。

你可能不清楚,仅仅一个食堂阿姨的年薪就能达到十万元。

这句话一说出来,食堂里的气氛立刻变得紧张起来。

大家的手都停下了。

电话那头传来惊叹声,陈总更得意了。

“现在不用给那个人发工资了,省下了一大笔,一年足足十万元呢。”

当领导就得有这样的决心,该放手的事情一定要放手。

张阿姨正在整理碗盘时,手猛地停住了。

她慢慢转身,望向正在打电话的陈总。

老实说,这份工作也没什么特别的技术要求。

陈总好像完全没有注意到周围人的反应。

随便找个人都能干这事,不用非得留个老员工。

“十三年又怎么样,那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位置。”

食堂里的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

每个人心里都涌上了一股说不出的怒气。

张阿姨的脸色变得很平静,但眼睛里却透露出锐利的光芒。

她把手中的餐具放好,然后走向了陈总。

"陈经理。"

张阿姨的声音很平静,但里面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食堂里突然变得鸦雀无声,每个人都盯着她。

陈总也挂断了电话,抬起头来看向张阿姨。

“有什么事吗?我在打电话。”

他说话时显得很急躁。

“你能说话轻一点吗?”

张阿姨站在陈总面前,声音依旧平稳。

"已经影响到别人的用餐了。"

陈总愣住了,紧接着露出冷笑。

“你只是个打工的,我怎么说话关你什么事?”

他的声音更大了,带着明显的鄙视。

一个快要被解雇的员工居然还敢管老板。

助理小王在一旁帮腔,想要展示自己的忠诚。

张阿姨笑了,但她的笑容显得很冷淡。

“做工的?”

她又说了一遍陈总的话。

“陈总,咱们先把账算清楚吧。”

陈总一脸困惑。

“算什么账?”

张阿姨直视着他,缓缓说道:

这栋楼的租金,你们已经拖欠了三个月,总共是四千万。

陈总的面色一下子变得苍白,嘴巴张得可以塞进一个鸡蛋那么大。

小王也愣住了,文件夹从手里滑落到了地上。

食堂里静悄悄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你...你说的是什么?”

陈总的嗓音开始颤抖起来。

“我是这栋楼的房东,张淑华。”

张阿姨缓缓地说出了这句话。

“陈总,您忘记每个月确认租金单了吗?”